當全世界競爭國際化,台灣到目前為止,唯一能挺得住的只有台積電,台積電最近漲到七六.八元,是另一個台灣之光,這正是競爭力全球化的贏家代表之一,台灣能登上全球大雅之堂的企業不多。這是選股愈來愈難的主因。
股市量縮,很多投資人退出市場,因為大家覺得台股愈來愈難操作。台股操作難度升高,則與全球化後的新競爭態勢有關。
台灣IT業飽受三星威脅
一九九○年日本泡沫經濟吹破之前,SONY市值是APPLE二十倍之多,那個時候SONY就代表整個IT產業,三星還沒有長出個樣子。到今天,APPLE市值一度逼近二千億美元,SONY卻只有二百多億美元,SONY變成只有APPLE的二十分之一,這一來一回就差了四百倍。最傳奇的是三星崛起,最近三星股價漲到一○八萬韓元,也讓南韓股市在這一輪亞洲股市的跌勢中,表現相對強勁。
台灣的IT產業,這些年很辛苦,其實背後大敵是三星,因為三星把台灣很多產業都壓在地上打,例如DRAM產業、三星與HYNIX起來,但是台灣的DRAM股全部淪為雞蛋水餃股。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後,台灣很多傳產、營建股都淪為雞蛋、水餃股,那個時候,還更誇張的喊出「警察股」──一毛二、一毛三、一毛四……,如今華映剩一.一五元、彩晶剩一.三四元、力晶剩○.九三元、南科只有二.一七元,真正是名副其實的「警察股」。
成衣三巨頭橫掃全球
像西班牙的ZARA身處歐豬風暴核心,但ZARA母公司INDITEX股價卻寫下六九.二二歐元的高價;瑞典的H&M最高漲到二六○.九歐元,如今仍有二一一歐元,仍然在高檔。而UNIQLO身處經濟失落二十年的日本,母公司TASTRE-TAZNING目前股價在一三○○○日圓左右,姿態仍十分強勢,且UNIQLO老闆柳井正一直都是日本首富。
成衣三大巨頭形成,輸家也愈來愈多,今年第一個敗下陣來的是思捷環球,思捷二○一○年(到六月底止)淨利是四二.二六億港元,二○一一年的淨利只剩七九○○萬港元,業績衰退九八%,股價一口氣從一三三港元跌到七.五五港元,跌掉九四%。
除了成衣產業外,鞋業也出現NIKE與德國ADIDAS稱霸的局面。本來我對中國有十三億人口,要發展自有品牌寄予厚望,像李寧○七年股價一度漲到三二港元,市值達三三八億港元,是一家市值一千多億台幣的公司;從李寧,一直到安踏、三六一度、特步、匹克體育都一度被寄予厚望。
中國自有品牌難敵洋貨
在香港掛牌國體育用品股跌幅都很重,像市值最大的安踏從一八.七五港元跌到六.二二港元,盈利成長二一.九七%,但股價仍跌六六.八%,三六一度更是從八.一跌到二.九一港元,特步從七.五九跌到二.一六港元,匹克也從六.九五跌到一.八港元,股價下跌七、八成的比比皆是。這一番戰役,發現土槍打不過外國的洋槍砲。
各行各業愈來愈顯著的競爭集中化,像汽車的德國BMW、BENZ、VW打遍世界,歐洲其他廠牌漸式微。亞洲的日本TOYATO仍是巨人,但是新的挑戰者正逐漸形成,現代汽車攻城掠地,今年現代汽車股價從三五七○○韓元漲到二五.七萬韓元,真是威力驚人。
面對這個競爭集中化現象,台灣缺乏國際品牌,選股難度升高,好不容易今年看到康師傅、旺旺、高鑫控股及鞋業通路的達芙妮逐漸在中國市場殺出重圍,本來HTC是台灣之光,但第四季調降財測,股價卻暴跌,與三星發表GALAXY新款手機,股價卻大漲,正好呈現強烈對比。同是GOOGLE的ANDROZD陣營,三星大起,宏達電大落,這是很不好的訊號。
當全世界競爭國際化,台灣到目前為止,唯一能挺得住的只有台積電,台積電最近漲到七六.八元,是另一個台灣之光,這正是競爭力全球化的贏家代表之一,台灣能登上全球大雅之堂的企業不多。這是選股愈來愈難的主因。
本期其它精彩當期文章延伸閱讀
◎封面故事:內需集團股撐起半邊天
◎焦點議題:金融股頻破現增價
◎國際趨勢:百元油價再現
◎特別企劃:兩岸嬰兒潮催生嬰童用品商機
◎基金導航:大小金磚聯手發威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51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