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實在對「苦」無法忍受,添加少許的糖來矯味是可以接受的。卓資彬指出,中醫用藥講求四氣(寒、熱、溫、涼)及五味(酸、苦、甘、辛、鹹),而糖、蜜等味甘能入脾,可產生補脾、益氣、潤肺等功效,只要避開禁忌,酌量加於中藥中,並不至於影響藥性,且反而可能有所助益。他建議,怕苦的患者吃中藥時可以先把藥渣去除後,加入適量的糖增加湯藥的可口度,或是喝完中藥後,馬上含一小口糖,都有助於緩解掉苦味。 至於要配哪種糖比較好?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各種常用糖的特性: ◆黑糖(蔗飴或甘蔗榨汁) 是蔗糖初熬出的成品,含糖蜜以及大量的鐵、錳、鋅、鉀、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在中醫裡,它是溫補食物,能補氣、活血散瘀、溫經散寒、緩和腸胃道不適等。 ◆紅糖(赤砂糖) 紅糖也是以蔗糖為原料,為未經精煉的粗糖,減少糖蜜成分後,製成顆粒,且仍保留了多數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紅糖的性味甘、溫,入肝、脾、胃經,可暖胃緩肝,化瘀生津,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白糖(白砂糖) 為紅糖完全除去糖蜜,精煉而成的乳白色結晶體。它的性味甘、平,入脾,具有潤肺生津,補中緩痛的保健功效,可用於改善肺燥咳嗽、口乾舌燥及脾胃虛弱引起的脘腹疼痛。 ◆冰糖 冰糖是白砂糖進一步煎煉精製成的冰塊狀結晶,外觀晶瑩潔白或呈淡黃色,味甘,可入藥,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等功效。 ◆麥芽糖(飴糖或膠飴) 麥芽糖是澱粉?將澱粉轉化而成的雙糖,黏性大且呈黃褐色濃稠狀,稱膠飴;有些混入空氣使其凝固成黃白色糖餅,稱白飴糖。麥芽糖味甘性微溫,有健脾胃、生津去燥、潤肺止咳功效,可用於改善氣虛倦怠、虛寒腹痛、肺虛、久咳久喘等症狀。 ◆蜂蜜(蜂糖、石蜜) 蜂蜜是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採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製成的蜜。主要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外,還含有各種微量維生素、礦物質與氨基酸。中醫認為,蜂蜜性味甘、平,入肺、脾及大腸經,可補中益氣、潤肺止咳、潤便通腸、止痛解毒,許多中藥炮製及丸類製劑,都會摻加蜂蜜。 卓資彬表示,黑糖、紅糖及蜂蜜都是屬於礦物質成分較多、營養成分豐富的糖,對於癌症末期的氣虛患者來說,如果要以糖的甜來化解喝藥湯的苦感,則可以考慮酌量食用這類糖;至於在急性發炎期或體質比較燥熱的患者,則可以少許白糖或冰糖來去除藥湯的苦味;而對於兼有便祕症狀的患者,蜂蜜可潤便,應是甜味來源的首選。不過,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則不適合隨意吃糖,應先請教過醫師或營養師後再做考慮。 另外,還有一些小撇步可以幫助緩減中藥苦口: ◆苦味的藥湯宜溫服: 舌頭的味覺反應與溫度有關,超過體溫以上的湯藥入口時口感反應最為敏感,但若略低於體溫5∼10℃,則苦味會稍稍減弱,所以太苦的中藥湯劑,煮好後要等溫度略低於體溫再做飲用。 ◆迅速嚥下並漱口: 人體舌根部位對苦味的感受最強烈,但喝藥湯不可能不流經舌根,既然無法繞道而行,那就讓它快速通過,也就是迅速飲下。之後再以冷開水漱口,把殘留口中的苦味去除,有助減輕痛苦。 ◆善用科學中藥: 科學中藥的錠劑與膠囊有利快速吞服,可有效避免中藥湯粉充滿口中的苦味。而粉末狀的科學中藥也可透過製作技術的改良,來減低中藥粉的苦味,像先前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委員會委託學者研發出「低賦形劑防潮包衣」技術,便是把煎煮所得的中藥濃縮成分,摻上少許特製的賦形劑,讓中藥粉變身成像咖啡即溶粉般的顆粒狀,而顆粒外還有一層薄薄的食品級包膜,既把苦味封住又能防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