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女主管見我便號啕大哭。面對不認識的新朋友,竟然無法克制內心的悲傷,可見她面對極深的痛苦。平靜後說:「這是我的第二次婚姻,以為他可以給我安全感,讓我過著期待的生活。沒想到他和我前夫一樣,搞外遇……我恨自己,為什麼找不到我要的婚姻?我好恨,我絕對不會讓對方好受。」第一次見面,我只能傾聽,發洩才是這女士的需要。為了報復丈夫,不惜成本,多金的她請了徵信社跟蹤。為了讓丈夫一無所有,也私下合法挪移財產。過程中還須扮演賢慧模樣,假裝不知一切,每天和丈夫過著人人羨慕的物質生活,品紅酒、嘗美食,但最終不敵自己靈魂的煎熬,崩潰了。她說:「心理醫師的問答,所給的藥物都不是我要的。我心�需要一個可以給我方向的人,來教我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害怕是因為自己開始酗酒了。」 人生變味,通常出現在婚姻狀態�。和徐志摩一樣,人人都想要找到靈魂的伴侶。但處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實際生活�,才驚覺漫長婚姻使自己忘了「愛」。因為都奉獻出去了,生命已經沒有自己的存在。愛丈夫、太太、孩子、家人的結果,換回來的是壓力、抱怨、煎熬、挫折,最後是孤獨。
難以自拔的性格,常釀成人生悲劇。離婚後的她並不快樂,還存著挽回婚姻希望的矛盾。情緒浮浮沈沈的人,通常是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處在身旁的人,常不知如何面對。於是我反問她:「你希望追求什麼樣的快樂?」她毫不思索地回答:「滿足。」「什麼樣的滿足?」「得到別人的稱讚、享受幸福的感覺,過優質的生活……」「這些條件都需要依賴別人,才能找到答案,還是屬於外在的。請你想一下,如果這一些都滿足了,你就會快樂嗎?」這女士無言以對。
我陪她找原因。原來在成長過程中,母親處於弱勢,依賴心重。生命的要求不論合理與否,總是逆來順受一切聽從父親。從小希望母親離開父親,過自己的生活,但母親完全沒有能力。她發現自己在兩段婚姻�,都是為軟弱的母親,扮演強勢的角色。潛意識�她希望擁有婚姻的操控權,對於個人不經意的肢體語言,也總能察覺。她驚呼連連的說:「太可怕了,我怎變得如此?」我建議她嘗試主動與父親修好關係,才不致繼續影響未來的生活品質。
最近從媒體新聞獲悉,一名年近四十畢業於國立大學的博士,竟然為了購買遊戲卡遭詐騙。新聞說得很清楚,這博士每天下班後就上網玩遊戲。臺灣的確有許多已經為人父母的教養者,終日迷戀網路電玩。真擔心他們的孩子。
幸福平順的人年到四十,更應該學習成長。請思考,當走過求學、就業、成家育子的階段,在萬事齊備的同時,為什麼心底還老覺得仍有一股茫然之感?因為人是有靈性的,由於內在需求不滿足,於是發出「這是我要的人生嗎」的聲音。學習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為自己重新尋找生命的重心,是四十歲的人該做的事。如果只在乎當下的官能享受,那麼未來的人生將充滿虛幻。
我常為自己,下一個十年的人生旅程做準備。因此讀書計畫是不可或缺的。閱讀的目標如果定位在「自我成長」,就能及早品嘗心靈自由的滋味。心靈有了自由,才會謙卑地看見人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當心靈清明的時候,人生的經歷,才能由印證轉化為智慧,心靈的束縛或計較相對減少。生命充實,人生就會有滋有味。由此可知,心靈的滿足,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