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2002年卻出現了大轉折,一項大型且長期的研究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壞處可能大於好處。這是一項由40個美國醫療中心,針對8000多位使用荷爾蒙的女性,相對於8000多位不使用荷爾蒙女性的對照組,進行了5.2年的研究發現,更年期後使用荷爾蒙,無法預防心臟病,反而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雖然可以減少大腸癌和骨折,卻也增加了中風和乳癌的機會。 在台灣,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而心腦血管疾病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的第2名,都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上述的研究引起全球嘩然,因被視為更年期婦女救星的荷爾蒙療法,搖身一變,竟成為害人犯病的元凶,令許多婦女不知所措。 儘管如此,醫界認為,荷爾蒙療法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採用低劑量且短期的使用,風險並不如報告中那麼可怕。 低劑量荷爾蒙,降低副作用風險 而且,在台灣,因為體型的不同,藥劑量通常較西方人減少一半,至於更年期發生1~2年的婦女,通常對荷爾蒙療法接受度較高,風險也較低,而3年以上者,風險則相對增加。 經過一些調整,台灣更年期醫學會在2007年發布新指引,將持續使用低劑量的荷爾蒙療法,但有一些預防措施需要醫界同時遵守。所謂「低劑量荷爾蒙療法」,就是採亞洲臨床的最低有效劑量,也能降低相關副作用的風險。在一天藥量中,雌激素從以前的0.625毫克降至0.3毫克、黃體素從5毫克降至1.5毫克,狀況緩解後也可停用。各種荷爾蒙療法大同小異,吃的、抹的、打針,以劑量來界定,若是肝臟代謝不好,亦可以塗抹方式。若是對治療方法有疑慮,可依照醫師建議搭配必要的健康檢查,如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等,若有心腦血管疾病及乳癌家族病史,也應該事先告訴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