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夢想的方法很多,有些人無法自己圓夢,卻用盡最大的力量幫別人圓夢,滋養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交響樂章。臺南市文華婦產科院長張兆榮雖不是音樂人,卻把自己的音樂夢化成音樂種子,在故鄉開花結果,讓夢想的力量不斷壯大。
五十八歲的張兆榮在臺南市新營區經營婦產科多年,雖然無緣專精樂器,但是看的是音樂雜誌、聽的是古典音樂,家�收藏的是義大利Fazioli名琴,音樂家波哥雷里奇(Ivo Pogorelich)甚至曾「慕琴」而來。
張兆榮的父母在菜市場賣海產起家,家�有六個兄弟姐妹。從小在菜市場長大的他,雖然無緣學音樂,但對音樂莫名喜愛,「只要聽到音樂,就會特別愉悅」。求學時代,張兆榮的課業一直名列前矛,國中畢業,一舉考上嘉義高中,當時全新營考上嘉義高中的僅有三個人。原以為課業絕對難不倒自己,沒有想到後來卻因為在校外務太多,「高二升高三那年,我被留級了。」張兆榮回憶,當時父親非常生氣,自己也十分沮喪。他下定決心,告訴父親「不考上醫學院,絕不回來」,於是他發憤讀書,後來考上國防醫學院。
他曾經在軍醫院服務十年,直到一九九○年才在故鄉開業,待自己有了能力之後,「音樂夢」又開始在他心中翻騰。一九九八年,他慨捐新臺幣一千萬元,協助母校新民國小興建音樂館,以紀念自己國小的導師,這是散播音樂種子的第一步。張兆榮表示,國小六年級時,受到導師鄭奇章極大的鼓勵,他在班上的成績始終保持第一名,沒有想到後來讀高一時,卻獲悉鄭奇章老師在一次戶外教學時發生意外過世。恩師的遠離,讓他遺憾至今,三十年後,他不但為紀念老師籌建音樂館,更在音樂館前以老師之名刻下「奇妙樂章」四字,果真為當時的臺南縣開啟了「奇妙樂章」。
為了讓國小音樂班的學生可以銜接到國中,二○○○年他又捐出新臺幣五百萬元,協助南新國中興建音樂館,同時成立音樂班。截至今年,新民國小音樂班已邁入第十四屆,音樂的種子早已開花結果。
張兆榮的兒子目前就讀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當年兒子學琴時,張兆榮雖然工作忙碌,但不忘對音樂的初衷,也曾加入學習,甚至嘗試學過鋼琴、笛子,後來乾脆在醫師公會推動國樂團、合唱團,同時成立古典音樂欣賞班;此外,在他的婦產科頂樓也有一間小型音樂廳、一架紅色的Fazioli,讓所有音樂人都願意在此駐足。
「只有名琴才可以吸引更多名家到新營,」張兆榮說,這款義大利名琴是二○○○年的紀念版,鋼琴蓋上還畫著威尼斯風光,三百零八公分的長度加上高海拔水松做成的音響板,使得鋼琴低音特別渾厚,許多音樂名家都曾在此獻上悠揚的琴音。從二○○二年至今,張兆榮自家的小型音樂廳已經辦過四十多場音樂會,鋼琴名家波哥雷里奇就曾來此與名琴交手。
張兆榮一直以行動實踐著音樂夢。尤其二○○二年,他在一次剖腹產手術後出現心肌梗塞症狀,雖然接受心導管手術後已無大礙,卻讓他更加體會到生命無常。他形容,那次病痛就像上帝的提醒,讓他體悟「任何事都有時間表」,「生命該有所愛戀,也該有所期待。想做的事,就一定要把握時間去做。」
「新營的英文名稱就叫『Singing』,似乎註定新營該是個音樂城。」張兆榮擴大了自己的音樂夢,將故鄉新營營造為音樂城,目前也擔任「臺南市新營愛樂協會」理事長,他的夢想仍不斷地壯大。
張兆榮的音樂夢,從「獨樂」走向「眾樂」;他期盼新營永遠「Singing」,更希望故鄉成為被歌誦的城市。人因夢想而偉大,在他身上獲得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