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下半年,力推的將是改革。有一種說法,指中國這一輪經濟改革中,財稅體制改革最重要,金融改革複雜,國企改革最敏感。而最敏感的改革,正在破題,預計本周之內,北京的國務院部委,將公布「央企」的改革方案。「央企」即中央直屬國有企業,「央企」的改革方案,將極有看頭,因為今天的「央企」個個都是行業中的巨無霸,有的還在全球排位領先,整個「央企」,有數十兆元人民幣的資產,又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或者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一旦落實怎麼改革,自然會震動市場。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國企改革,已明確是混合所有制為導向的改革。所謂混合所有制,是指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等。
這樣一項改革,既因涉及到公有私營混合而敏感,又因「央企」體量巨大而改革複雜,北京中央部委公布改革方案,當然是大事。然而這樣大事,卻是鞭打慢牛,才終於能推出的。
中國的國企改革,在「全面深化」的改革中,本當是先行一步的改革。又因現在的改革都是「頂層設計」,本來應當由上往下推動,然而今次國企改革,被地方帶頭而行。
今天中國的國有企業分成了兩大部份,中央直屬國有「央企」,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其改革也由國資委統領。而地方國企,則分別直屬省市等,其改革方案制定到具體推動,都由省級地方負責。也因此,國企改革也兵分兩路,地方中央,各行其事。
央企的國企改革,本來國務院國資委方面,表現積極,進展神速,從改革推動機構的設立,到央企改革的指導性意見,再到改革的總體方案,甚至改革的中長期規劃都有了,如此細緻又快速的工作,但卻暫未受到領導人表揚,一個原因,是其有言無行,到目前連試點國企,都沒能定下來;另一個原因,是改革模式受到質疑。
這一輪國企改革,按習近平和李克強意思,首先要努力做到政企分開,突破口是確立清晰明確的產權歸屬結構,釐清管理者的權益責任關係。然而國資委的改革方案,說是要堅持國資委「管人、管事、管資產一體化」的基本原則。中央其他部委及大型央企,對此抱有意見,甚至冷言相向。
另一方面,是央企改革前夜,正好有中紀委、審計署對央企腐敗問題的揭露。中共十八以來,從國資委主任到大型央企董事長、總經理,國企高管被查的已逾50人。今年3月以來,已有36人因各類違紀違法行為接受調查或被開除黨籍公職。於是有人問,不能解決央企腐敗問題的國企改革,叫改革嗎?與之相映照的,是省級地方國企改革,自上海「率先」走了一步之後,不論是經濟發達的省市,還是經濟落後的地區,都在各出新招,有的招數還很前衛。
今次「央企」國企改革,是被下面地方推著走,被上面中央甩著響鞭趕著走的改革。自李克強拍桌子斥責地方不聽政令後,據說習近平也對中央部委改革的推三阻四,說了些重話。習慣你爭我鬥左看右看的部長們,這回屁股下冒煙,不僅是國企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就算最高領導層不揚鞭,慢牛們的小碎步也急切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