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參議院台北時間昨(4)日凌晨通過一項被認為目的是要懲罰中國操縱匯率的法案後,大陸官方隨即做出回應,強調中美貿易失衡問題不在人民幣匯率。大陸央行甚至警告,美國此舉恐將導致雙方爆發貿易戰。美國參議院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管改革法草案」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商務部、外交部隨即各自發表新聞稿,傳達北京當局立場。三部會新聞稿內容軟中帶硬,除了說理也擺出強硬姿態。
人行在新聞稿中指出,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中美投資和貿易結構不同、儲蓄率和消費率不同、各國在經濟全球化形成的產業鏈分工不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合理等等,都是比人民幣匯率更重要的因素。
人行表示,近年來,中國堅持「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政策,推出增加消費、發展服務業、完善社保、衛生、住房、教育體系等一系列措施,改善國際收支平衡。
中國經常專案順差占GDP的比例穩步下降,2007年為10.1%,2009年、2010年分別降至5.2%和5.2%,2011年上半年為2.8%。
人行並強調,大陸去年重啟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靈活性顯著增強。如果考慮國內通膨因素,人民幣實際匯率已大幅度升值,並趨近均衡水準。
人行同時警告,美國參議院通過這項匯率法案,「不僅解決不了美國儲蓄不足、貿易赤字和高失業率等問題,而且可能嚴重影響中國正在進行的匯率改革進程,並可能導致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貿易戰。」
人行呼籲美國政府、國會和各界人士,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匯率問題進一步升級和貿易保護主義蔓延。
商務部則表示,中美貿易的現狀是全球產業分工和結構調整的結果,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的相當一部分來自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轉移,美國限制高技術產品對中國出口也是重要原因。中國對美國貨物貿易有順差,但服務貿易則是長期逆差。
大陸外交部則重申,「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其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外交部並敦促美國國會從中美經貿合作大局和美國自身利益出發,停止以國內立法手段製造問題向中國施壓,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應當以實際行動為兩國經貿關係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