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b this Headline Animator
胖子比較容易生病? 測量腰圍,得知致病危險性 體重超標的風險疾病 預防肥胖,從減腰圍開始
一份調查發現,與亞洲所有國家比起來,台灣人竟然是最胖的國家!國健局指出,台灣男性超過5成有過重、甚至肥胖問題。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指出,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數據背後,隱藏一個更恐怖的事實,那就是台灣人已成為亞洲最容易生病的國家!
胖子真的比較容易生病嗎?洪建德抱持肯定的態度,不過,必須先釐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所謂「容易生病的胖子」。一項調查發現,14、15歲的女生有超過一半都覺得自己太胖,其實,很多女性的身材根本多半在健康範圍,有些人的體重甚至達過瘦程度。所謂「容易生病的胖子」,指的是內臟脂肪高,這才是致病的機轉,而且胖瘦是有客觀的美觀標準,不應一味追求體重機上的數字。
有些人看起來很胖,卻是「整欉好好」,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很瘦,卻是「整組壞光光」。洪建德表示,單純以身高、體重來評估肥胖的方法,現在運用最廣為醫界接受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用體重(公斤) 除以身高2 (平方公尺),或利用皮脂測量儀器,測量皮下脂肪厚度,這些測量方式都有其丈量的標的,因致病因子是內臟脂肪,因此,是最能得知身體致病危險性的參考指數,首推「腰圍測量法」。
腰圍就是指輕鬆站立測量近肚臍的地方,通常腰圍大的人,腹部脂肪及內臟脂肪厚度也超標,用手直接捏一下肚子的地方最準,只要呈現「一坨」的窘境,就算還稱不上是胖子,通常也離胖子的程度不遠了!現代人很喜歡訂「標準數字」,問題是並非設定某一個數字之下就一定安全,健康評估沒有「絕對值」,而是一個範圍,並加上其他因素。評估標準不是腰圍測量數字的本身,而是以「波段趨勢」來評估。簡單的說,若一個人每次測量的腰圍數字呈現上升趨勢,那麼他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就增加。
1. 糖尿病
腰圍較大和BMI較高,都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有關,而且腰圍對女性的影響更勝過男性。
2. 代謝症候群
根據國健局調查顯示,台灣20歲以上成人的「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盛行率達到19.7%,最常見的就是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和高低密度膽固醇。此外,在臨床上因痛風而求診的人數也有上升趨勢,這種種疾病都反映生活習慣上的危險因子。
3. 意外
體重過重容易造成行動遲緩、反應力降低,因此,容易發生意外,在外觀上也影響個人形象,心理精神疾病也略增。
4. 癌症
許多研究證明多種癌症和肥胖有關。尤其容易罹患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膽囊癌、腎臟癌,以及甲狀腺癌等。這當中很多都是和飲食油脂攝取量有關,很多患者是從年輕時,體型就很胖而且吃得較油。
洪建德表示,預防和篩檢要從腰圍入手,現代人應積極學習控制體重,而且對體重控制的正確認知是需要學習的。首先想遠離胖子夢魘,應該從建立對熱量攝取的正確計算概念著手!洪醫師直言,現代人「學歷高、學力低」,空有學歷卻不願意運用聰明才智學習熱量計算,熱量的觀念要從小建立,光靠一張嘴是無法測量熱量的!很多人會有著熱量的迷思,認為只要不吃甜,就是降低熱量的攝取,殊不知「甜不等於熱量」,1公克的糖相當於3.8大卡,而1公克的油脂卻相當於吃進去9.1大卡的熱量。
另外,增加運動量也是不二法門,台灣人真的很不愛運動,真正運動人口只占全成人人口的20%,其中退休後人口占大多數。身體活動不足已是國際公共衛生議題,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缺乏身體活動或靜態生活,是造成全球性死亡及殘障的10大原因之一,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要做到起而行,國人仍有待努力。
減重是看整體而非看體重機上的數字,要瘦得有肌肉、有線條,重點是從飲食概念及生活習慣建立下手。不要想利用藥物控制體重,同時不要太過壓迫,一味地追求迅速變成苗條身材,可能只是維持短暫效果,更糟糕的是造成「飲食症」,陷入厭食或暴食的惡性循環,更是得不償失。
各大部落格網路人氣醫美名醫、李凱國皮膚科診所以及愛爾麗醫美整形集團永和分院院長李凱國醫師,即將在十二月出版新書《犀利美肌100招》,蒐集一百個大家常出現的肌膚困擾與美容問題,讓妳(你)一秒變達人,並提供李醫師的獨門秘方喔!愛美、愛時尚的男孩女孩,快點看過來!
BODY: 為什麼會想要出版這本書?您覺得誰最需要這本書呢?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需要悉心照顧,所以每一個人都該讀這本書。
現在網路資訊發達,每一個人都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琳瑯滿目的保養或美肌資訊,在缺乏專業、系統性知識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成為一知半解的「半達人」,也很容易因為判斷錯誤而造成肌膚難以挽回的傷害,所以出這本書的動機,就是希望以自己多年的醫美專業,提供大家最正確的資訊、解開一些迷思,讓讀者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肌膚、保持最美的狀態。
BODY: 現在時序進入秋、冬,有沒有什麼特別要叮嚀讀者的保養小秘訣?
秋冬氣候需格外注意保溼,尤其敏感型肌膚在這個季節最容易產生乾燥症狀而出現在門診;而且因為秋冬有時「看不見太陽」,容易疏忽防曬的工作,但紫外線的傷害還是存在。
此外,還可以偶爾進行15-20分鐘的泡澡,尤其天候轉寒,泡熱水可以打開毛孔、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在熱水中滴幾滴保溼的精油,並不要忘記泡澡後務必塗抹乳液保溼,這樣不僅舒壓、釋放身心,也是最好的日常保養!
想知道李凱國醫師對美肌的獨家招數嗎?趕快到金石堂網路書局或全台7-11、便利超商、書店搶購,現在上博客來購書另贈「倍熱精焠燃料活菌酵素」,數量有限欲購從速,慢一步就買不到了喔!!!
芳香療法早在西方行之有年,埃及人用芳香的藥材來防腐,古希臘的士兵會帶著芳香草藥製成的油膏治療傷口,阿拉伯的醫典上記載了超過八百種對人體有醫療功效的植物,由此可知芳香植物在醫療上有一定程度的效果。而精油該怎麼用?所有精油都可以直接運用在肌膚上嗎?快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諮詢:台灣芳療協會講師鄭Anry
Q什麼是芳香療法?
A多數人對芳療的認識,大多停留在Spa、按摩的層面,但台灣芳療協會講師鄭Anry指出,芳香療法不僅僅是肌膚保養而已,不用的使用法式和油類型則有不同的效果。
1.嗅吸式
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芳療形式,直接嗅吸精油、香竹、薰香、精油蠟燭都是屬於嗅吸式,精油的分子經過嗅吸的動作,傳達到身體各器官及大腦的邊緣系統,而有改善身體、心理、情緒的療效。
2.直接塗抹
經按摩透過皮膚直接吸收,因為精油的分子很小,有很強的滲透力,可快速被人體吸收,從皮膚組織、血液、再到淋巴循環系統,經身體作用後可藉由流汗、排尿完全排出,不會在體內殘留。
3.口服
飲用精油的方式較為少見,一般沒經過稀釋的精油不能直接喝,要用植物油、牛奶、蜂蜜調合稀釋後才能食用。但有劑量上的調配限制,要由專業高階芳療師調配才能食用,一般民眾不能自行調配,否則有危險性。
Q精油是怎麼製造的?一般都怎麼分類?
A精油是天然植物行光合作用後的二次代謝物,一次代謝物是屬於植物生存所必須的生物撿、丹寧酸,而二次代謝物跟植物生長無關,這些物質通常儲存在植物的油囊中,但也不是所有植物均有油囊,是要芳香的植物才有。對於不同類型的植物,油囊也在不同的部位,例如:
1葉:薄荷、鼠尾草、迷迭香
2樹:尤加利、茶樹、檜木
3果皮:檸檬、佛手柑、葡萄柚
4花:茉莉、百合、洋甘菊
想知道更多芳療的相關資訊嗎?趕快到金石堂網路書局或全台7-11、便利超商、書店搶購,現在上博客來購書另贈「倍熱精焠燃料活菌酵素」,數量有限欲購從速,慢一步就買不到了喔!!!
BODY雜誌「年度百大滿意/不滿意 美容美體商品(品牌)大調查」開跑!
現在,你可以大方地為自己喜歡/不喜歡的商品(品牌)發聲,現在就上投票網站,投下你喜愛的商品(品牌)
現在就上BODY線上投票網站吧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