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宏達電的專利訴訟大戰底牌即將在下周揭曉,全球科技業者正屏息靜待。一位科技公司法務長表示,這場專利大戰不但可能讓全球智慧手機產業洗牌,更讓人擔心的是「如果宏達電輸了這場官司,品牌可能從此消失。」在美國有多年實戰經驗的奧斯頓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胡亦台表示,專利訴訟被視為一種商業手段,可能是要錢,也可能是要市場,蘋果應是希望宏達電退出市場,「這是場拚個你死我活的戰爭」。
今年7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初判宏達電侵犯蘋果兩項專利權,宏達電首戰失利;宏達電旗下S3反控蘋果也吞下敗績,下一個關鍵點要看12月6日蘋果告宏達電的最終判決,若是無法翻盤,ITC將可禁止宏達電手機輸入美國銷售。一旦手機在美被迫下架,產品庫存和行銷費用形同丟進水裡,宏達電品牌王國根基恐將動搖。
去年3月,蘋果對宏達電提出第一次侵權告訴,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接獲被告消息時,第一個反應是驚訝。周永明表示,宏達電被捲入專利訴訟的風暴,是經營品牌成功的後遺症。
歐美國家對智財權相對重視,蘋果、微軟、英特爾等在新技術研發完成的第一步,通常立即送件申請專利,台灣科技業自代工起家,歷史文化與產業背景使台灣在專利戰上相對弱勢。國外專利大鱷來勢洶洶,更凸顯台灣專利布局三大不足。
台廠罩門 布局有三不足
第一、台灣軟實力不足。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暨台灣科技法學會理事長劉尚志表示,台灣政府並沒有把「製造經濟」升級為「知識經濟」,時至今日,整個台灣的社會、文化、法律和經濟思維,還是停留在過去成功的硬體製造經驗。
第二、經營者對專利的認知不足 。台灣業者多半很願意砸錢投入技術研發,但對花錢申請專利卻比較保留,認為不過就是一張紙(專利證書),「但當企業面臨訴訟時,就會發現這張紙有多麼重要」,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蔣大中認為。
宏達電2002年推出全球第一支使用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遠早於蘋果在2007年所推出的iPhone。但因蘋果在iPhone上市的前二年就開始累積專利,因此這幾年的手機專利大戰,反由蘋果取得主場優勢。
第三、企業資源不足。美國大企業每年拿營收3%至5%做專利研發,這還不包括申請專利與訴訟費,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多半把法務部門當作成本單位。
鉅額的訴訟費也讓台廠大嘆吃不消。奇美電法務長田正人表示,在美國訴訟,光一個專利就要200萬到300萬美元律師費,一個訴訟往往包含很多專利,在地方法院打完第一審至少要花2,500萬至3,000萬美元。
多數台灣企業對專利布局的觀念只想到如何規避侵犯人家的專利,而不是把專利當成防禦武器,更不用說主動發動攻勢。面對蘋果猛烈攻勢,宏達電反守為攻,傾力打造「專利五箭」,箭箭都要射穿蘋果心。
做法保守 喪失主場優勢
周永明射出的第一箭是祭出專利反告。宏達電請來美國西岸最貴、有「英特爾御用律師」之譽的專利律師尼斯特(Robert Van Nest)操盤,據傳時薪高達1,200美元。面對蘋果,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對內宣示,一定要打贏官司,訴訟費用無上限。
第二箭是強化專利軍火庫。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統計,2004年至2007年間宏達電專利申請數量微乎其微,但2008年至今累積有數十項專利。相較蘋果專利扎根於觸控、使用者介面等設計,宏達電鎖定多媒體應用端,另闢優勢戰場。
第三箭則是與同業結盟。這場大戰的背後其實是蘋果與Google兩家大廠在智慧手機產業的較勁,在這場代理人戰爭,宏達電的成敗,投射出Google陣營的前景。
因此Google砸下125億美元,併購擁有1.7 萬項專利的摩托行動公司,將具有攻擊性的強效專利,低價賣給宏達電,回擊蘋果。「這讓我對宏達電在專利訴訟風暴中的表現更有信心」,王雪紅表示。
第四箭是產品迴避設計。美國專利局通過「滑動解鎖手勢」成為蘋果專利,蘋果地雷又添一枚。好在去年起宏達電產品就已規避,設計和蘋果不同的解鎖方式。
最後一箭是擴大專利團隊編制。宏達電2009年前智慧財產及法務部門相關人員不到20人,近年來超過40人。
不過,蘋果畢竟只是手機領域的新進者,很多擁有通訊基礎專利的老字號大廠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等都還未對宏達電發動專利訴訟,未來宏達電還會面對更多的專利挑戰。胡亦台預言,「智慧手機的專利世界大戰,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