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百業力行節能減碳,25歲的香港青年鄭營啟,來台灣借鏡生物科技的堆肥技術把「廚餘變黃金」,成功取經返港開創秋風有限公司,搶攻「環保經濟」商機。鄭營啟畢業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放棄令人稱羨的金融業高薪,成立環保社會企業,引進從台灣學來的堆肥技術,目標10年內,將香港10%廚餘轉化成肥料,減輕掩埋場負荷。
秋風公司已與香港知名快餐店合作,旗下便當公司服務的數百間中小學,每天回收10公噸廚餘,再經21天轉化為2噸肥料,提供給香港有機、園藝農場使用。
鄭營啟說,以前在掩埋場附近騎腳踏車,不時會傳來陣陣惡臭,令人反感;他開始留意廢物處理問題,抱著不妨一試心態,以「廚餘回收」參與社會企業競賽,獲得冠軍,踏進這行。
香港寸土寸金,廚餘約占香港40%都市固體廢物,當中有98%送去掩埋場,每年處置費用達港幣1.5億元(約新台幣5.7億元)。他說:「剝削香港有限的土地,卻換來陣陣臭味。」
2010年鄭營啟來到台灣農場「取經」,跑遍台南下營與南投埔里,學習廚餘回收技術,為創業提供實戰經驗。
鄭營啟說,廚餘添加黃豆粉後,在香港每公噸僅售港幣2,000元(約新台幣7,600元),但把廚餘烘乾製成粉末狀的飼料,銷往大陸每公噸達港幣6,000至8,000元(約新台幣2.28萬至3.04萬元),這是未來市場發展方向。
談到廚餘肥料時,鄭營啟說,利用昆蟲「黑水虻」把廚餘消化,轉化為高蛋白飼料。隨著魚粉供應減少,飼料界一直在尋找新的代替品,用廚餘造蟲粉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創業總是美好,但做起來就沒這麼浪漫。鄭營啟說,他還記得當時被迫親手從一桶參雜魚血、魚內臟的廚餘裡,撿出不能分解的塑膠袋,回想起仍覺得噁心。
偶爾想起創業歷程,鄭營啟不禁感歎為何選擇這條路。他相信,環保是全球趨勢,說不定一、二十年後,廚餘處理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值得他用青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