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出手整頓類定存保單,引起市場騷動。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等壽險三巨頭明(22)日將拜會金管會,向主委曾銘宗等官員陳情,說明近期商品監理措施可能引發的衝擊。金管會保險局去年底起陸續發文給部分壽險公司,要求打折計算的新契約等價保費(FPYE)占新契約保費(FYP)比率要50%以上,否則只有「提高分期繳費商品銷售,或降低新契約保費收入」兩途可因應,前者難度甚高,後者較可行。
金管會雖未明訂達標期限,卻讓業者憂心今年將出現新契約保費收入驟減數千億元的「保費懸崖」,希望金管會不要硬性規定FYPE與FYP比率的聲浪漸起。
壽險公會擔心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大幅衰退,將引發一連串社會、資金面衝擊,邀請相關壽險公司到金管會說明,原本各家公司踴躍聲援,但最後一刻礙於「面對主管機關」的考量,公股與外商公司都不願出面。
類定存保單並無官方定義,以金管會去年底宣布,調降今年起適用的「繳費三年以下」台、外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的規定來看,金管會監理類定存保單的範圍,以「繳費三年以下」為首要目標,不過,隨著金管會規定利變商品解約費用收取期間,從三年延至五年,可見監理範圍已擴大至「低於五年」商品。
在金管會去年祭出監理措施初期,壽險業者原本擔心去年業績將一落千丈,不料利變保單出現「停售效應」,帶動去年第4季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月月高。據統計,去年利變型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超過2,500億元以上。
根據壽險公會最新統計,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FYP)高達1兆258億元,僅較前年衰退14.3%,其中傳統型壽險初年度保費收入大減32.6%,但傳統型年金險卻逆勢成長107.3%,主要成長力道即來自利變年金。
銀行業獲利 恐受牽連
隨著金管會持續對類定存保單祭出新監理措施,壽險業界擔心將對壽險業、銀行業、資金面、就業面四大面向產生衝擊,其中國內銀行業一年恐將短少300億元獲利。
金融海嘯以來,保險商品已成為銀行財富管理部門的手續費主要收入,也是帶動銀行獲利迭創新高的得力助手;銀行銷售的保險商品以類定存商品為主,傳統保障型商品可說是鳳毛麟角。
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以銀行一年銷售的保單近6,000億元推算,一旦少了保險商品銷售業績,一年大概會少掉300億元獲利(手續費收入)。在商品銷售不易的情況下,全台數千名銀行理財專員恐怕也生存不易,將引發失業潮。
不僅銀行理專飯碗難捧,也有壽險業者指出,按照往年經驗,保單停售效應後,保險業務員的脫落率也將提高,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失去工作,對於急欲從去年谷底爬升的經濟並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