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大產油國及第三大經濟體奈及利亞,將把最多一成的外匯存底轉為人民幣,是全世界公開宣示採用人民幣為外匯存底貨幣的第一個國家,且菲律賓可能跟進。這顯示中共官方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三年,就在國際化三步走策略的第三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上,取得不錯的初步成績。
路透與彭博資訊報導,目前正在訪問中國大陸的奈及利亞央行總裁薩努希(Lamido Sanusi),昨(5)日接受美國財經電視新聞頻道CNBC訪問時表示,奈及利亞正在考慮調整外匯存底的結構,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薩努希說:「我們將從我國外匯存底的5%到10%(轉為人民幣)做起,而美元及歐元不會消失,仍將是我們存底的重要部分。」
據奈國央行數據,目前奈及利亞的外匯存底有329.6億美元。若以10%計算就是32.96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210.55億元。
如此,奈及利亞這部份的外匯存底,一年將可賺到約4%至5%的人民幣升值幅度,照目前匯率計算約為人民幣10.52 億元,相當於新台幣47.8億元。
奈國央行副總裁Kingsley Moghalu上個月曾表示,早在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標準普爾8月調降美國的債信評等前,奈國央行就已決定將外匯存底分散至美元以外的外幣資產。
今年1月奈及利亞央行曾表示,把人民幣納入與外國貿易的結算貨幣之列。
另外,上周陪同總統艾奎諾三世訪問中國大陸的菲律賓財政部長普里斯瑪(Cesar Purisima),3日在廈門表示,將人民幣納入菲國外匯存底或許是「謹慎的作法」,而菲國央行將會決定是否這麼做。
儘管目前障礙仍大,國際金融界對多半看好人民幣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問題在於需要多久。
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美國基金業者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新興市場集團執行董事長墨比爾斯,上周在香港公開演講時曾表示,人民幣五年後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主要力量。
亞洲開發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朴東炫則在7月中預測,人民幣極不可能取代美元,但將與歐元、美元並立為世界三大儲備貨幣,且人民幣國際化可能還要30、40年時間才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