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 邱弘毅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臺灣即面對許多公共衛生重大事件,對國人的健康、衛生醫療體系及國家的經濟發展,甚至對臺灣與國際社會的互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紛至沓來 首先是2003年的SARS,雖然最後全台僅有346個確定病例,但是大家對於2003年四到五月那兩個月,每天在媒體上國人染煞的報導、大型醫院的封院以及十幾萬人居家隔離的情景,應該歷歷在目。 2009年的新型流感、國產疫苗的安全性、施打時機等,在當時吵的沸沸揚揚,也對臺灣造成極大的衝擊。再者,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包括三聚氫胺污染的奶粉、美國牛肉引發狂犬病的疑慮,以及才剛發生不久的塑化劑風波。 科技的進步雖然讓我們有更舒適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地球村的來臨,使得傳染病的防治愈趨困難,也讓不肖商人有更多的知識與技術,為了賺錢而違法添加有害健康的物質到食品或日常用品中,為應付這些挑戰,衛生及醫療體系需要重新架構更有效率的應變機制,同時公共衛生人員的核心能力也到了重新調整與補強的時候。 隨著公共衛生的挑戰不斷推陳出新,人民對政府的期待愈來愈高。依衛生署的統計,2009年我國國民醫療保健支出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87%,其中全民健康保險總額在2011年已超過5千億,人口老化加上以慢性病為主的疾病型態對國內醫療資源的耗用也愈來愈多,再加上民眾對醫療/長期照顧與保險的期待愈來愈殷切,在資源有限但慾望與需求無窮的挑戰下,衛生體系需要有更多具有經濟效益評估、食品安全衛生認證、傳染病流行調查與監測、衛生體系制度規劃評估的專業人員,才能將有限的社會資源用在刀口上,也才能建構更有效益的衛生醫療體系來處理當前公共衛生的挑戰。 面對挑戰,亟需專業公共衛生人力 雖然我國已有醫師、牙醫師、藥師、醫檢師、護理師以及社工師等專業人員參與國人生理與心理健康的照護工作,但是這些專業人才,主要著重在個人身心健康的照護,面對當前重大公衛議題的挑戰,受限其訓練背景,無法提出有效應對的策略與計畫。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6年的年度報告"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中,就以「公共衛生人力密度愈高,挽救的生命數就愈多」呼籲各國要重視全世界普遍性的公共衛生人才在數量、素質與分佈不均的嚴重問題。 該報告更引述前聯合國秘書長Jong-WookLee在2005的一段話「健康人力的不足已取代財務議題,成為世界各國推動全國性健康照護計畫最嚴重的障礙;吾人必須確保世界每個鄉鎮、每個人皆能接觸到具高度動機、專業技術且支持的公共衛生人員」,建議各國要大量提高公共衛生專業人力的培育與配置,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公衛問題。 當前我國公務體系需經過高考、普考才能擔任公務人員,但是過去其他專業人員大量以技術人員轉任方式進入公務體系,使得每年可釋出的名額寥寥可數,每年訓練數百位公共衛生學系的畢業生,空有一身本領卻無用武之地,不但浪費國家教育資源,更是衛生體系的一大損失。 公共衛生師的專業職掌 因此,臺灣公共衛生學會在今年積極推動公共衛生師的立法,期望透過立法的成功,能夠讓公共衛生領域的畢業生取得專業認證的法源,進而經過考試取得專業人員的資格,並將目前常面對的食物中毒事件之鑑定、疫情或疾病之調查及病因鑑定、環境健康影響評估、社區醫療資源以及醫療制度評估等公衛議題作為公衛師的專業職掌,期能讓需要具備這些專長公衛師人才的公、私立機構有延聘的機會。 這樣才能在現有衛生體系注入能面對並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人員,並能與現有的其他醫事人員,成為有戰力的團隊,預防並妥善處理未來可能出現公共衛生危機的各種衝擊,希望立法諸公及全國人民在以提供國人更安全的生活環境與高品質的健康人生為考量下,支持公共衛生師法立法的通過。 本文選錄自《健康世界》43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