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企業積極搶進美國資本場市場掛牌上市(IPO),去年中國企業到美國IPO 的數量是41家,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專家預估今年赴美IPO 的中國企業可望再創新高。陸企赴美IPO是被迫的。根據清科公司統計資料顯示,陸企在A股等待審批的企業至少300家,保守估計要等三年才能全部IPO,加上依規定公司要連續幾年賺錢才能掛牌,門檻比較高,讓不少陸企轉往海外上市,尤其是美國。
長年研究中國IPO市場的清科董事總經理符星華說,大陸創業板的估值(本益比)平均高達70倍、中小板約50倍,A股主板也有25倍,但海外掛牌就沒有這麼高的本益比。
里昂證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劉榮達說,估值很重要,但選擇在哪裡上市更重要,例如高科技及互聯網企業到美國去上市比較好,因為美國投資人比較知道這些行業的價值,如果是零售業、金融業或房地產業就去香港掛牌。
劉榮達分析,IPO是起點而不是終點,股票成功掛牌後,企業主可以透過股權激勵方案,讓員工努力打拚,掛牌後也有助於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及能見度。
劉榮達認為,上市公司後續再融資也是一大考驗,上海A股有很多IPO公司,它的再融資審核是沒有過的,現在大陸資金充沛、估值非常高,但隨著大陸從新興市場變為成熟市場後,市場資金的洪水閘門打開,它會變成跟全球市場一樣的估值,屆時很多投資人是要虧錢的。
美國羅氏證券公司投資部副總裁Gary Liu說,公司從2005年至今有83個案子是跟陸企在美國IPO有關,中國企業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轉投資公司要處理,做淨值調查後會發現很多問題,參與IPO要越早越好,例如一位財務長加入公司只有一個月,對公司的了解畢竟有限,投資人也會對此感到疑慮,會影響其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意願。
投資者關係業者CCG總裁Crocker Coulson表示,2011年將是強勁成長的一年,陸企到美國IPO的數量可望創新高,到美國IPO的優點是速度比較快,後續再融資也比較容易,例如首次送件審核的時間是六周至12周,現在因為部份陸企財報問題,審核時間拉長為12周至16周,但其審核的相關標準沒有變,建議陸企在第一次遞件申請就要提供完整的財報,避免補件拖延上市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