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創下過去6個月來最低,市場認為,大陸官方緊縮政策開始見效,有助消除過度生產活動,但通膨壓力揮之不去。經濟學家提醒,無須過度解讀2月數據,受到農曆春節假期的影響,通常每年1、2月的數據都會被扭曲。
道瓊社與彭博資訊報導,半官方的中國物流及採購聯合會昨(1)日公布,大陸2月製造業PMI降至52.2,低於1月的52.9 。滙豐銀行編製的大陸同期製造業PMI也降至51.7,是7個月以來的新低,1月是小幅回升至54.5。PMI指數超過50,意味經濟正在擴張,反之就是衰退。
中國物流及採購聯合會指出,物價上漲態勢依然突出,通常被視為通膨領先指標的購進價格指數,2月為70.1,高於1月的69.3,主因是原物料與能源、中間材料和半成品購進價格指數較高,顯示大陸通貨膨脹壓力並未減緩。
以公布的數據來看,新出口訂單指數小幅提高,可能與歐美經濟回升有關,對大陸的經濟走勢不會發生什麼重要的影響。此外,原物料價格上漲,對製造業造成很大壓力,部分產業的發展開使減速,例如2月食品加工及農副食品製造業PMI 指數回落到49.3,是近兩年來首次跌破50。
2月製造業PMI也有好消息,中國物流及採購聯合會指出,生活消費品類企業的購進價格指數雖仍在60以上,但已基本穩定,顯示中共官方穩定市場價格的調控措施,在民生消費領域的效果較顯著。
滙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這是正面的發展,經濟成長趨緩有助抑制通脹,而對經濟增長率大降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他指出,這意味北京當局的緊縮政策開始冷卻過度成長的經濟及通膨,但未來幾個月官方仍需要加強遏制通膨。
大陸官方版製造業PMI調查,是從全大陸製造業者中抽取820家樣本企業,每個月對企業採購經理人做問卷調查,範圍涵蓋製造業的28個行業大類,包括能源、冶金、紡織、汽車及電子等。
美銀美林中國區經濟學家陸挺提醒,今年農曆春節工廠開工日數較短,意味2月統計數據可信度不見得太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