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台灣經濟發展腳步時快時緩,企業經營挑戰劇增,但也有人能夠掌握趨勢、大膽投資。不少公司雖然不是產業龍頭,反而能看準機會、沒有包袱地靈活布局,這些勇於為企業開出新成長曲線的代表,今年將歡慶豐收,成為產業最「爆」的明星。 景氣復甦,資本市場、產業投資又熱絡了起來。除台股維持高檔盤整,即使國際間天災、人禍的訊息偶爾出現干擾,投資人普遍仍看好萬點即將在不久後出現;政府對於企業的成長前景也深具信心。 根據經濟部統計,二O一O年台灣的非政府部門投資總額達二.二二兆元,已接近O七年金融海嘯發生前的水準,預估今年也將有二.二一兆元的金額,為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在一O年的投資金額中,包含了製造業者共計投入一.二兆元增購資產,這項金額較O九年成長五五.一四%,顯示業者透過資本支出達到成長目的的企圖心。 添購資產設備,是讓企業規模坐大最直接的方式,尤其企業很難摒除追求「老大」的心態。因為在製造業結構中,「上肥下瘦」通則很難被打破──愈上游接近原料端,愈容易形成賣方市場,毛利多半都能優於中、下游廠商。 在服務業裡,則有「通路為王」的概念──規模愈大,愈具有採購優勢,也愈有能力拓展獲利空間。只是通路形態的多樣化,也考驗業者的整合能力,規模極大化的同時,要考慮企業組織、市場胃納量所能接受的最適規模,擴張的步伐必須格外謹慎。 成長雖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必經路程,然而成長的風險卻很可觀。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只有四分之一的企業能夠經成長擴張而達成功,而其他四分之三的企業,過去十年來最大的災難,都是因為擴張計畫一敗塗地所致。儘管擴張成功機率看起來不怎麼樂觀,還是有人能夠在適當時機為企業撒下成長的種子,日後快樂收割。本刊篩選今年研究人員普遍樂觀看待前景的產業,從中發現二O一一年成長性「最爆」的幾家企業,不但產業地位在今年將大幅提升,實質業績也可望看到獲利大爆發。 從本業技術向外延伸 水平、垂直整合拉動成長 透過對經營者的專訪,本刊發現這些企業的共同點,都是在所屬產業中找到利基市場,在固守核心本業的同時,默默進行縱向整合或水平發展,醞釀出今日跳躍成長的爆點。 走出景氣谷底,今年被產業研究人員視為大有可為的塑化業中,榮化便是由於掌握本業核心、卻又能在相關領域中找出另一片藍海,進而快速成長。 榮化為亞洲前三大化工溶劑廠與全球第二大熱可塑性橡膠廠,品質競爭力在國際間相當有口碑。即使如此,榮化近年仍跨足電子化學材料領域,以自行研發的高純度電子級IPA(異丙醇)純化相關核心技術,供應半導體及液晶面板(TFT-LCD)產業所需。 然而為了讓企業繼續成長,榮化不只在乎塑化業的變化,也關注科技業客戶的發展趨勢。於是與億光合資成立福聚太陽能,憑藉其在化工領域的專長,進軍太陽能上游一向由美、日寡占的多晶矽領域。在產品通過客戶認證後,四月,福聚太陽能正式量產。 而下一步,榮化還將切入生質能源開發。榮化掌握核心技術由高汙染的塑化產業,正逐漸變身為能源科技產業的一分子,而轉變的效益,也將在實質業績中顯現。 從本業延伸,經由併購與轉投資,榮化的營收規模在二十年內成長了三十倍。對傳統產業來說,這是極為難得的成績。另一個透過垂直及水平整合方式,擴大集團規模的國產實業,也即將在今年享受豐碩成果。 國產實業以預拌混凝土事業為中心,生產線拓展至上游的水泥,也延伸到下游的營造及不動產業務。並透過次集團中興保全進軍服務業,從遠距照護、網路代購,到結合復興航空、復興空廚的運輸及餐飲服務,正朝向全方位集團逐步發展中。今年在法人普遍看好中國的水泥價格高漲、中保及復興航空的業績貢獻下,國產的獲利也可望出現大躍進。(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70期《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370期 其他專欄目錄: 《財訊》最新民意調查:蘇貞昌、蔡英文都贏馬。馬英九連任陷苦戰! 台灣科技股太貴了嗎? 《股票評價》宏�本益比 竟和蘋果、諾基亞旗鼓相當 綠色創業家 環保有商機 犧牲奉獻已經過時 愛護地球不用窮哈哈 電子大轉向 PC已死 靠3大主戰場贏回來! 預售市場還在撐 大膽出價吧! 業者等嘸人,節省銀彈長期抗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