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的大陸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他希望人民幣在2015年能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的組成貨幣,但人民幣國際化本身還需要15到20年來推動。新華社、彭博資訊與路透報導,戴相龍昨(26)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全球智庫高峰會上指出,大陸經濟占世界經濟的十分之一,外匯存底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債權國。
他說:「這樣的(大陸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僅對中國有利,對於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也是有利的。」
戴相龍剖析,人民幣國際化是分成三步走,也就是從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做起,接著是成為全球重要的投資貨幣,最後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在他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是有數量標準的,要做到量變才能質變。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來說,關鍵一步就是「要達到世界儲備貨幣的一定比例」。
戴相龍說:「這個比例應該是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比如10年以後,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達到15%,世界儲備貨幣中人民幣就占到15%,這才算得上真正的儲備貨幣。」
要完成人民幣國際化的三步走,戴相龍認為需要15年到20年,「在這期間,我們希望到2015年人民幣應成為SDR (特別提款權)的重要貨幣」。
其實,早在2010年3月,國際金融圈已經傳出,大陸正推動在2015年前,將人民幣納入SDR的組成貨幣。
隨著大陸經濟實力日漸雄厚,中方對此的態度也日趨積極及高調。
今年4月中人行副行長易綱代表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部長級會議時,就曾公開表示,IMF下次檢討SDR的組成貨幣時,應考慮在2015年前,將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和中國大陸等金磚五國的貨幣,納入SDR 的組成貨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