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愈亂,投資愈要淡定、愈要有策略應對亂局。若是金融市場已經反映最壞狀況,不要為了短期風險而忽視長期的報酬。因此,與其去預測歐債危機能不能有解,不如在震盪中找尋投資機會。 歐債問題持續占據新聞版面,股市持續修正,避險的資金幾乎是不計代價地往美國與德國兩大經濟體的公債進駐,使得美債與德債的殖利率屢創新低,全球投資氣氛愈見恐慌。面對愈來愈悲觀的投資展望,在匯豐集團主掌亞洲投資的亞太區投資長馬浩德(Bill Maldonado)說:「此時正是應該擁抱風險性資產的時候!」 歐債危機已經延燒了兩年半,仍然沒有落幕的跡象,馬浩德接受《財訊》專訪時說:「金融市場某種程度已經反映了世界崩壞的情況!」在他看來,目前的股市評價是長久不見的便宜價位,但投資人都在觀望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樣的事件,遲遲不願意進場,讓他不禁反問「這麼看壞股市,難道這些企業未來十年都不再成長了嗎?」 這樣的語出驚人,是他在金融市場二十年的觀察與心得。馬浩德是英國股權連結商品(TESSA),以及保本投資計畫(PEP)的創始者之一,曾被歐洲媒體喻為新金融商品最閃耀的明日之星。他也曾在一九九○年代,為匯豐奠定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研究開發成果,是投資市場的老將,看盡景氣起落。 他強調,一味地將資金放在現金部位,不是保值的方法,如果現在能承擔一點點的投資風險,中長期的報酬率並不看淡。他口中所謂的風險性資產,不僅指股市,也泛指波動幅度會較大的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等債券類別。 與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七%、美債一.六%相比,高收益債與美債的利差達八%、投資等級公司債利差有六%、主權債利差有四%,風險溢酬至少有兩倍的差距,美、德公債以外的資產吸引力相對誘人。 馬浩德指出,把錢放在美債、德債或日圓,純粹是為了避險,皆無成長可期,價格高過價值,應適時轉變心態,而且,對積極的投資人來說,股市的長線布局點已漸漸浮現。 此波歐債危機中,全球股市緩跌,不如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急跌,其中的差別是因為雷曼兄弟倒閉後,全球企業的獲利狀況是驟減,讓股價的絕對值跌很深;但此次,馬浩德說,全球企業的獲利狀況頂多衰退一至兩成,股價評價的萎縮程度,不論從本益比或是股價/淨值比來看,卻已直逼金融海嘯後的股市!他認為,整體企業成長雖然趨緩,並沒有衰退,這樣的股市評價「不合理」。 除了前進股市,馬浩德同時推薦可以前進債市。通常來說,景氣好時買股票,景氣差時買債券,建議可以布局亞債、新興市場等高風險性債券,但這樣「股好、債也好」的看法,在一個專業操盤人的口中,是很少見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402期;訂閱財訊雙週刊電子版】 財訊雙週刊402期 其他專欄目錄: 華宇第二代》李昭樺兔將靠3D練兵 要當亞洲皮克斯 蔣友柏:「老師教不賺錢的方法,設計哪有救?」 客戶的獲利才是王道 大老怒批:為選舉,讓生技業去了了! 政府擺道 新藥選題翻盤喊卡 頁岩氣發威 撼動全球經濟版圖 油電價格受壓抑 能源秩序也將重組 中石化經營保衛戰 烽火燒進法院 小沈總是能贏?!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