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醫療奉獻獎得主張冠宇 守護後山醫療25年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9/07 第35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智慧OK繃貼胸 還沒發病先救命
十五大用藥事典 慈院出新書
健康焦點 醫療奉獻獎得主張冠宇 守護後山醫療25年
消滅登革熱大作戰 滅孓連三波
錯失川崎症黃金治療期 心臟腫5倍
減肥互背喀嚓聲 80歲嬤站不了
保健優概念 節氣「白露」/少辛增酸 清補潤肺
健康你我他/出門念口訣 打球三寶不漏掉

醫藥新知
 
智慧OK繃貼胸 還沒發病先救命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遠距照護已成為心血管病患的守護天使,一名參加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計畫的七十多歲老翁,在他出現心律不整現象的初期,被醫院的即時監控系統發覺有異,趕緊通知他住院觀察;就在住院期間,突然發作,所幸院方立即進行心臟電擊,從鬼門關前把他搶救回來。

這是國內發展遠距照護以來的個案,但監控患者的活動範圍往往只被限制於醫院或家中;最近由台大醫院和清大電機系合作開發的行動隨身健康照護系統,將改善目前的系統,未來只要在病患胸前貼上比「OK繃」稍大的感測器,即可廿四小時傳輸心跳等基本資料回醫院;而且還具有GPS定位功能,一旦病人在外昏倒,系統也能立即追蹤所在位置。

清大電機系副教授馬席彬表示,這種系統結合了心電圖、血壓計和血氧計於一體,它能透過手機藍芽傳輸,也讓病患可走出戶外,預計兩、三年後可量產上市,配合遠距照護體系,擴大服務範圍。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主任何奕倫表示,該院遠距照護三年來,照護病患約七百多人,大多是心臟病患,居住地最南到屏東,甚至有廈門台商。

其中一名五十九歲的高血壓患者,因胸悶、胸痛急診後,開始進入遠距照護服務。一天夜晚,患者突感頭暈、左手僵硬,此時,遠距照護中心值班醫師即從預警系統中發覺情況有異,並透過電話指導患者先服用硝化甘油,並叮嚀他必要時要趕快就醫。

病人在隔天凌晨四點,持續感到不適,醫院這端也從心電圖遠端監視系統,研判是心肌梗塞,馬上代叫救護車接人,到院後立即為他植入心臟支架。

何奕倫表示,接受該院遠距照護中心服務的患者,每月最高收費為四千八百元,配備主機、心電圖機、血壓計、血糖機和血氧機,等於廿四小時由專業人員進行監控病人的生理狀況。如果病人家屬在外上班,只要有突發危急情形,也可發簡訊通知。

此外,台大電子所教授呂學士也說,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日漸普遍,目前該所也和台大醫院合作開發感測晶片,未來植入病人的皮下組織,不需抽血,就能讀取血糖、血氧及血脂肪濃度。

 
十五大用藥事典 慈院出新書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聯合報
「啥米?治療骨質疏鬆的藥是噴鼻仔,不是噴在『腳頭夫』?」「阿伯,不是『倒好勢』,我是說吃藥後要多喝水啦!」慈濟醫院藥劑部同仁逗趣演出,全是真實案例,為昨天的新書發表會增添笑聲。

慈院藥劑部舉辦「十五大國民用藥事典」新書發表會,院長高瑞和、副院長王志鴻、藥劑部主任劉采艷等人擔任好書推薦人外,還有藥劑部團隊透過逗趣短劇,幫助民眾深一層認識藥物。

「尋覓靈方妙藥,不如正確用藥。」劉采艷說,不同於一般常見的用藥書籍,「十五大國民用藥事典」是透過實際個案的疾病開始談起,介紹常見十五大類的疾病治療方式,包括心血管用藥、腸胃科用藥、抗發炎藥物,甚至是維他命,除詳細介紹治療疾病的常見藥物外,也提醒病人藥物使用的交互作用,深入淺出提供民眾安全用藥資訊。

心臟內科專家王志鴻讚賞藥劑部同仁的用心,「十五大國民用藥事典」不僅是本淺顯易懂又專業的藥典,更是家中老人或慢性病患者確保健康的最佳工具書。

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團隊繼出版第一本健康叢書「醫院常用藥100問」,首刷4千本,不到1個月銷售一空,今年再接再厲推出「十五大國民用藥事典」諮詢專線(03)8574349。

 
健康焦點
 
醫療奉獻獎得主張冠宇 守護後山醫療25年
記者尤聰光/專訪/聯合報
甫獲「麥格塞塞獎」的賣菜阿嬤陳樹菊一回國,便將獎金五萬美元全數捐贈給馬偕醫院台東分院,用來興建急重症醫療大樓。興建這棟大樓,也是台東馬偕院長張冠宇多年心願,他從創院開始奉獻後山醫療,已經25年。

生活簡單 心繫醫院

58歲的張冠宇每天起床後,就到國小運動,快走6公里後,7時多進醫院,開始一天的工作,從巡視院區、骨科門診、幫病患開刀,偶爾上台北總院開會,生活非常簡單。

「父親是影響我最深的人。」張冠宇的父親在台南西華街開外科醫院,他從小就覺得幫病人看診很偉大,立志追隨父親腳步。醫學院畢業後,父親認為教會醫院較有愛心,讓他留在馬偕至今。

「馬偕是個充滿愛心的醫院。」張冠宇當完兵仍選擇回到馬偕,72年升上住院醫師,他前往蘭嶼衛生所支援一個月,感受偏鄉醫療資源匱乏,更需要醫師。

照顧偏鄉 父母支持

他說:「台北不差我一個醫師。」他獲得父母支持後,74年到76年間支援省立台東醫院骨科門診。後來馬偕在台東蓋分院,民國76年8月6日,張冠宇在台北馬偕完成總醫師訓練,33歲就來到了台東馬偕,這一待就是25年,91年起擔任台東馬偕第三任院長,今年剛好滿10年。

過去馬偕醫院要求,要在台北占缺,必須到台東馬偕服務一年。所以「奉派」到台東馬偕的醫師,往往待滿一年就走,大家把台東當作跳板,回台北有更好的位子,醫師不固定,患者難以建立信任感。

提供進修 留住人才

為了留下人才,張冠宇努力說服學弟妹,營造好的生活、工作、研究環境留住人才,如提供進修機會,甚至由醫院負擔機票費用,用有限資源贏得醫院評鑑好成績。另外,安排醫師宿舍,成立聯誼會、讀書會,營造家的感覺。現在醫院裡有主治醫師60位,待了5年以上的近50位。

台東馬偕一直配合政府政策,到蘭嶼、綠島巡迴醫療,醫師每周搭飛機過去,雖對醫院財務、人事造成一定負擔,但馬偕仍堅持支援偏鄉醫療。台東馬偕也推動點燈計畫,在周六、日送餐給獨居老人。

擴增設備 服務鄉親

「現在台東醫療需求更大,醫院必須改變。」張冠宇說,當初設分院是要幫助偏鄉地區的醫療,但20幾年來情況一直變化。

台東地處台灣後山,病人外送至外地,路途遙遠不便。許多台東鄉親罹患重病,需舟車勞頓往返北部治療,一人住院,全家北上;更有部分急重症病人緊急外送,但半途救治不及,釀成家庭悲劇。所以,台東馬偕希望擴增醫院空間、儀器設備,提供鄉親更好的醫療服務。

經過兩年努力,終於獲董事會首肯,在台東馬偕建立急重症醫療大樓,總經費預估需10億元,其中8億元貸款由醫院承擔、2億元希望以勸募方式,藉助社會人士一起來關心及挹注,讓台東人有在地醫療的權利。

張冠宇說,他的任期再一兩年就會結束,但為了台東鄉親,他希望任期內推動籌建急重症大樓,目前已籌到兩千多萬,但自籌款總數需兩億,他笑說,「實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是會想辦法努力去完成」。

寧願燒盡 不願�壞

想要在後山耕耘醫療,確實會遇到不少阻礙和困難,但張冠宇不斷想辦法來迎刃而解,凡事為員工著想,更為台東人民設想的他,卻謙虛的認為只是在做一件很平凡的事情。身為基督徒的他,追隨了馬偕「寧願燒盡,不願�壞」的精神,繼續守護後山的醫療。

現在醫界自嘲「五大皆空」,也就是內、外、婦、兒、急診五科都缺醫師,因為這些科別風險高、糾紛多、壓力大。但如果從頭再來,張冠宇說自己還是會選擇外科。

助人開刀 退而不休

「當一個病患再你手上被治癒了,那種挑戰自我專業的成就感非常大,而且病人和家屬眼神中的感激是金錢買不到的。」他說:「我很喜歡我的專業,院長是一時的,醫師是一輩子的。」張冠宇計畫退休後還是要開刀,想開到不能動為止,幫助需要的病患。

●張冠宇

1954年出生於台南,中國醫藥學院畢業,在台北馬偕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即赴馬偕醫院台東分院服務,迄今25年。

1983年,在蘭嶼鄉衛生所服務一個月,開啟與台東的因緣,醫療足跡踏遍離島與台東各偏遠角落。

1989年,鼓勵院內醫師支援「蘭嶼、綠島醫療改善計畫」,之後陸續推動「蘭嶼鄉IDS」,承接健保局醫療給付提供計畫、「金峰鄉IDS」、「綠島鄉IDS」等。

2002年,台東馬偕成立心導管室,並完成台東第一例開心手術。

2003年,SARS期間,帶領馬偕台東分院團隊共同防疫,疫情期間沒有任何一位員工離職。

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南迴地區,身先士卒帶領醫護提供災民救助,並發動全院員工勸募捐款240萬元,協助災民重建家園。

2011年,啟動台東馬偕急重症大樓圓夢工程。

 
消滅登革熱大作戰 滅孓連三波
記者邵心杰/新營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入夏以來,已累計122起登革熱病例,疫情拉警報,台南市環保局昨起祭出「滅孓專案」,將連續展開三波行動,針對病媒蚊疫區及可能來源擴大稽查,環保局副局長李賢衛說「消滅登革熱,你我都有責」。

昨天起環保局稽查人員針對市內33個有確診病例的鄰里,擴大稽查告發,徹底掃蕩病媒蚊孳生源,李賢衛說,行動將分為三波,第一波先從有登革熱確診病例的熱區進行稽查,第二波將放大到熱區周圍鄰里環境,第三波則依據前兩波稽查情況進行修正。

 
錯失川崎症黃金治療期 心臟腫5倍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聯合報
川崎症初期症狀與感冒雷同,一旦錯失黃金治療期,將導致心臟病變,遺憾終生。中部一名一歲多的娃兒,前後發燒一個月,心臟腫到常人的5倍大,母親帶他求醫時,難過得痛哭流涕,高雄長庚醫師郭和昌表示,民眾如果對川崎症多一分認識,就能杜絕憾事。

郭和昌94年起在楊崑德、王志錄兩名醫師引領下投入川崎症研究,他深知川崎症不易診斷,病患往往容易錯失治療先機,於是成立部落格、臉書專頁,並出版專書,提供川崎症最新趨勢及診斷方法,讓大家認識川崎症,以減少這個疾病帶來的影響與傷害,專書版稅全額捐佛陀紀念館。

已收案四、五百例的郭和昌指出,國內川崎症每年約新增一千例,男生罹患率是女生的1.5倍。過去40年都以為與感染有關,但最新研究發現,除遺傳與環境因素外,致病原因應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郭和昌針對川崎症已發表過卅多篇論文,並印證CD40與BLK,極可能就是川崎症的致病基因。多年來他積極研究川崎症,曾獲選亞洲兒科醫學會青年研究學者獎,本月3日更獲得國科會吳大猷獎。催促他不斷鑽研川崎症的動力,是不忍心看到年幼的病患,需終身受苦。

這幾年他把川崎症病例售集結成冊,每寫一個家屬的辛酸故事,有時候自己看了都流淚,「川崎症黃金治療期僅短短10天,一旦沒來有效治療,傷到心臟,一輩子都要受累,雲林有名孩子聽力也受損」,郭和昌說,當孩子持續發燒5天以上,有結膜炎、皮膚疹、草莓舌、嘴唇乾裂、四肢腫脹脫皮等症狀,父母就要懷疑可能是川崎症。

 
減肥互背喀嚓聲 80歲嬤站不了
記者劉愛生/桃園縣報導/聯合報

八十歲婦人張雙妹曾在全國長青運動會拿下網球雙打亞軍,參加減肥名醫蕭敦仁減重班;經蕭轉介到診所旁的運動中心上課,做柔軟操互背運動疑施力過猛造成胸椎骨折,從此靠輪椅代步,家屬昨提告討公道。

蕭敦仁曾任台大主治醫師,省立桃園醫院(現改為署立)肥胖防治中心主任,現為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曾出版「減掉脂肪才是關鍵」的減肥書籍,常上電視談減肥健康等議題。

他表示,診所減重班在張雙妹受傷這件事上,沒有任何處置不當的地方。減重班學員需多運動,診所與「體重觀察家」有氧運動中心屬合作關係,有運動需求或肥胖的人,都會轉介前往接受訓練,張婦運動傷害與診所無關。

體重觀察家教練陳奇良表示,學員做互背動作時,他查覺張婦這組有過度施力情形,立即要求停止,請張婦到醫院檢查。他說:「如果張婦受傷確實是互背造成,我有道義上的責任,但大家都不希望發生這件事。」

昔日運動健將,因為一個互背動作,從此成為輪椅族,讓她和家屬無法接受。

張雙妹昨天由中壢市民代表賴立竹陪同舉行記者會。她表示,兩年前在蕭敦仁診所健檢,蕭認為她體重六十九公斤、BMI值廿八,推薦她參加減重班訓練。

她繳交兩萬多元,展開八周的課程,沒想到做柔軟操互背運動時,對方近七十公斤體重全壓在她身上,「我聽到骨頭卡卡聲響,非常疼痛」,造成永久性的胸椎創傷。

張雙妹的兒子劉序樺表示,蕭是知名減重名醫,卻沒為病人好好把關;他母親原本很健康,因減重班運動傷害,變成中度殘障,情何以堪。

 
保健優概念
 
節氣「白露」/少辛增酸 清補潤肺
整理記者施靜茹/聯合報
1.源起:第14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65°

2.日期:國曆9月7日

3.氣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此一節氣,晝夜溫差可達10℃以上,清晨戶外地面及葉子上,會凝結水珠。詩人杜甫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4.俗諺: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立秋後仍有暑氣,要等到白露過後,才開始轉涼,代表真正進入秋天。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露後天氣轉涼,不可再像夏天一樣打赤膊,以免受風寒。

●「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處暑仍炎熱,每天需用一盆水沖涼;等到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身露體。

●「白露大落大白」:農夫最怕白露日下大雨,稻作會受到破壞,影響收成。

5.提醒:季節交替,記得適時添加衣物,否則身體受涼,降低免疫力,可能誘發慢性病發作。

6.食物:秋天肺氣太盛,有損肝功能。飲食須少辛增酸,酸味可收斂過旺肺氣;少辛則能減少肺氣耗散。可吃的酸性食物,如山楂、烏梅;或具酸味的蔬果,如葡萄、蘋果、楊桃、柚子等。

7.養生:溫差較大,有些人一感覺天氣變涼,便開始進補。但高血壓者,進補宜清補,不可大魚大肉及高鹽高油。

三道當令食材保養身體。薑燉鴨,能滋陰補血,滋腎補肝,調節體溫,預防感冒。涼拌青椒,溫中健胃,散寒發汗,有助促進代謝,預防血管硬化。銀耳桂棗飲,能潤肺補燥、止咳化痰、補心安神。

諮詢/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

 
健康你我他/出門念口訣 打球三寶不漏掉
孫亦文/北市大安/聯合報
每天清晨去籃球場時,我有三項必備品:水壺、手帕和防撞眼鏡,缺一不可。

打球大量流汗,帶一大壺水可補充水分;手帕用來擦汗,以免影響視線。打籃球經常發生碰撞,戴一般近視眼鏡可能造成鏡片和鏡框破碎,非常危險,因此上場前,我會換上不怕碰撞的防撞眼鏡。

可是我記性不佳,尤其現在超過六十歲,經常不是忘記水壺,就是忘記手帕或眼鏡;只要忘記這三件東西其中一件,那天我就不太敢下場打球。

有時到了球場才發現忘記帶了某一件,只好急急忙忙又騎著腳踏車趕回家拿,再匆匆趕回球場。

為了提醒自己不遺漏,於是我想到一個辦法:每天出門打球前,必念口訣:「水壺、手帕、眼鏡」、「水壺、手帕、眼鏡」……,念個幾遍,直到把東西都放進球袋才停止。

說來還滿靈驗的,有了口訣後,我已很少忘記帶這三件法寶上球場了。

不過有球友問我:如果忘了念口訣怎麼辦?我摸摸腦袋說:那就再發明一個口訣:「記得念口訣」、「記得念口訣」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