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台灣最早成立的全國性工商代表大會,工商協進會走過一甲子,60年來在配合政府政策和推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工商協進會的發展史,如同台灣經濟發展的縮影。工商協進會是台灣走過匱乏年代的一股重要力量,辜振甫和辜濂松這兩位前理事長,更是帶領台灣政治與經濟大躍進的主要推手。
1993年,時任海基會董事長的辜振甫,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舉世矚目的「辜汪會談」,揭開兩岸交流的新頁,為兩岸關係奠定基石;辜濂松穿梭在全球各國的身影,在台灣艱困的外交困境中,透過經貿手段,協助政府取得資源。
工商協進會是在1952年,由已故前總統蔣中正催生成立,是台灣成立最早的全國工商組織,以促進經濟發展,協助政府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政府財經建言為宗旨,60年來,工商協進會始終是政府與工商界面對面溝通的重要平台。
台灣走過40、50年代外匯短缺的艱困時期,在產業稍具基礎之後,政府採行「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政策扶植工業,走上出口導向之路,到80年代台灣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也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國;90年代開啟兩岸的經貿交流,工商協進會在不同的年代都扮演台灣經濟發展的推手,兼負不同的任務。
50年代台灣出口大量增加,工商協進會當時首要目標是拓展國際經貿關係,時任理事長辜振甫積極參與國際工商組織,在他擔任理事長33年期間,拓展經貿是最重要的工作。
辜振甫夫人辜嚴倬雲回憶:「 辜振甫當時每年至少要出國兩、三次,參加重要的國際經貿會議,總希望每一次出席,都能提高台灣國際經貿上的地位。」辜振甫曾對她說:「我們參加國際會議是代表中華民國,必需認真,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小事,可以被忽略。」
80年代開始,台灣產業結構改變,面對國內外經濟情勢的劇烈變化,工商協進會持續擴大台灣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先後與世界40個國家簽訂雙邊經貿合作協議,定期輪流舉行聯席會議及組團互訪,推動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讓經貿外交向前邁進一大步。
為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台灣與主要國家的經貿關係,辜濂松當時更以無任所大使身份,肩負代表政府出席國際重要會議的重責大任,協助政府推動與無邦交國家的經貿合作。
工商協進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從1988年起每季召開的「工商早餐會」,由行政院院長或副院長與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共同主持,邀請政府財經部會首長與工商界代表面對面溝通,向政府提出財經建言,建立政府與工商界的溝通平台。
工商協進會為了走出台北,2004年起每年在中南部召開「工商午餐會」,藉以凝聚全國工商界力量,再創台灣經濟新局。
工商協進會中部地區委員會召集人劉金標表示,這幾年透過工商午餐會,中央首長親自到中部地區,和企業面對面溝通,解決不少問題,成效非常好。
工商協進會秘書長張炯昌表示,在國內3大工商團體中,工商協進會直接面對企業會員,提供會員多方位服務,未來工商協進會將全力協助政府與各國政府簽訂經濟合作協議 (ECA)。
為了加強會員服務,協助企業提升國際觀與經營能力,工商協進會不定期舉辦多項演講活動,並發行「全球工商」雜誌,協助國內工商界提升國際觀與經營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企業全球布局。
舉辦「國際論壇」與「公亮紀念講座」,是工商協進會對會員重要服務活動,邀請國內外各領域專家學者及企業領袖發表專題演講,藉以增進會員瞭解國內外經濟發展及科技趨勢,提升國內企業的國際觀。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說,工商協進會作為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橋樑,理監事會每二、三個月舉行一次,每次都邀請政府官員,從院長、各部會的首長和各縣市的市長,談他們的未來的展望,以及如何治理。
駱錦明強調,60周年是一個轉捩點,未來的重點工作將在環保、人文、教育和社會價值四大方向努力,要打破外界對工商協進會僅與拚經濟有關的刻版印象,同時也要一脈相傳,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和活動,協助政府開創新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