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昨(4)日首度揭露18吋晶圓廠的發展藍圖,台積電營運暨12吋廠副總經理王建光表示,台積電預定2016年設立試產線,2018年將以10奈米製程切入量產,未來18吋晶圓廠落腳中科的可能性極高。這是台積電在宣布入股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後,首度明確對外揭露18吋晶圓廠布建及量產時程,領先英特爾、三星揭露未來布局。
王建光表示,今年是推動18吋晶圓興奮的1年,主要是今年初全球業者成立聯盟,英特爾、三星、台積電、IBM、格羅方德等5大半導體廠商均加入。
每家企業並派出20位技術專家,到紐約參與18吋晶圓的討論,希望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來為18吋晶圓建立新的標準和規格,要讓18吋晶圓「一槍就能命中標的」,推出就能成功。
王建光表示,台積電首條試產線正於竹科或中科兩地進行評選,因18吋晶圓研發人員主要集中在竹科,公司希望試產線能設於竹科,但目前竹科廠用地全滿,未來18吋晶圓廠落腳在中科的可能性極高。
王建光強調,台積電入股及資助艾司摩爾18吋晶圓的關鍵技術-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目前的進度是希望艾司摩爾能於2015年向聯盟提出展示工具,並於2016年到2017年建立18吋晶圓的上下游供應鏈。
台積電也預定2016年取得EUV設備,先建1條生產線,同時開出台積電內部需要的技術和製程規範,和國內外設備廠商建立完整供應鏈,預估可於2018年切入10奈米製程量產,初期將量產行動晶片、繪圖晶片等產品。
台積電研發副總林本堅強調,目前規劃的製程演進,依序是28奈米再推至20、16及10奈米。
攸關這些先進製程的微影技術,20奈米仍沿用ASML的浸潤式曝光機採雙重曝光(Double Patterning),已進入試產,且有相當把握。
至於下世代的16奈米的FinFET製程,仍將持續採用雙重曝光技術,預料要到10奈米製程,才會用到EUV技術,不過也只能算半EUV,原因是部分製程仍會採用雙重曝光。
林本堅預估真正導入EUV微影技術會到7奈米,不過屆時或許另一電子光束(E-Beam)也趨成熟,台積電將會在EUV或E-Beam擇一切入,意謂摩爾定律再推進到7奈米不成問題。
【記者李珣瑛、簡永祥/台北報導】國際半導體設備暨材料產業協會(SEMI)昨(4)日發布統計及預測指出,這2年全球設備及材料市場的前景明朗,預估台灣在今、明兩年皆有超過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00億元)的設備資本支出,顯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台灣在半導體材料支出方面已超越日本,預計今年及明年將分別有102、108億美元投入市場,蟬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消費市場。
SEMICON Taiwan 2012即將於今日起一連3天,在台北南港世貿展覽登場。
新聞辭典》18吋晶圓
18吋晶圓的大小如同是大披薩的加大版,披薩愈大可以切割出更多小片,換算每片披薩的單位價格也同步降低,這就是從12吋晶圓擴大至18吋的好處。
特別是在半導體界中,晶圓尺寸愈大,就有助於降低積體電路的製造成本,未來隨著行動裝置越來越輕薄短小,價格也不斷降低,裡面裝置的晶片也可能比人的小拇指指甲還小,18吋晶圓的需求隨之應運而生。
以個人電腦晶片為例,1片18吋(450mm)晶圓所產出的晶粒數,是12吋(300mm)晶圓所能產出的2倍以上,而較大尺寸的晶圓,將可降低每1顆晶片產品的生產成本。
18吋晶圓隨著摩爾定律的演進而發展,但晶圓越大,成本越高,晶片越來越微縮也考驗技術能力,所以能投入18吋晶圓廠商、且能量產者,代表擁有資金與技術的雙重競爭力。
焦點個股:
•台積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