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南】 生技產業,近期似乎逐漸明朗化,許多台灣新藥研發公司,面臨的兩項難題,第一、台灣敢不敢核准這些新藥上市?其次,就算核准,這些新藥能不能拿到健保價?以台灣現在的健保制度,不同於國外的保險制度,是保小病不保大病的「健康福利制度」,一旦碰上癌症等重大疾病,恐怕就只能走上自費一途,高額的醫療費,將使生技新藥公司要怎麼賣? GDP 2%不保 政策急轉開放新藥納入健保 台灣新藥研發在國際專利上有不錯的數字,可惜發展至今,卻沒有一項新藥能賣到國際上!其原因有二,首先,生技產業的特殊性,往往需要5至10年的研發才能有成果,這期間若是沒有取得優惠政策、策略大廠或創投等資金支持,這些公司很難撐過研發的「死亡幽谷」。其次,就算藥廠成功研發新藥,因為缺少通路,產品無法迅速到國際市場上銷售,一旦研發投入成本無法回收,哪來的後續行銷費用? 而最讓新藥產業心跳加快的是,未來若取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認證的新藥,將可比照國際藥價給予最優惠的健保價。以今年第一個取得(TFDA)核准上市之懷特(4108)的「懷特血寶」新藥和中天生技(4128)的「化療漾」,由於都已取得藥證並已上市,因此,市場傳言將會是現階段政策開放的最大受惠者!股價近期走勢也非常凌厲! 政策短期受益程度有限 長期看好純新藥發展 觀察中天生技新藥「化療漾」於今年5月底正式上市銷售後,由於沒有健保給付,營收仍沒有大幅成長!業界人士指出,在取得藥證過後,業者仍須與健保局協商健保給付價,過程非常冗長,並將受限於健保制度的規範與要求,市場不見得會在取得健保價後馬上爆發! 剛掛牌上市的智擎(4162)企業發展處副處長吳兆升也表示,台灣每年健保給付藥價,絕大多數是給國際大藥廠的新藥,剩下少數分配給國內學名藥廠。目前少數通過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審核認證的新藥,多半是複方或用於輔助性而非治療用藥,嚴格來講不算是新藥,不過仍樂觀看好政策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可望降低病人未來負擔,有了健保給付,藥廠開發的新藥可以快速舖貨至各醫療診所,提高新藥公司的研發誘因。 就初步統計,台灣目前有49家公司通過生技產業發展條例,有6家掛牌新藥公司已進入三期臨床,其中,智擎受惠PEP02已在15國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有機會在2014年拿到藥證受矚目。 醫材廠可望同步受惠 針對醫療器材部份,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對醫療器材的分類,共有三等級。目前生技新藥條例的適用範圍為高風險醫療器材,僅規劃植入性、置入人體內等第三等級的醫療器材可適用,但以國內醫材產業分布的狀況,生產第三級醫療器材僅占全部業者7%,需進行臨床試驗的第二等級占比高達49%。 目前台灣醫療器材廠商中,研發人工關節的聯合骨科(4129)、醫療耗材大廠太醫(4126)、國內生產醫療用導管自有品牌(Bioteq)廠邦特(4107)及生產膠原蛋白的雙美(4728),其研發器材為第三類,由於已納入生技新藥發展條例中,預估將會先行受惠。華廣(4737)、五鼎(1733)、泰博(4736)等,則有機會成為第二波受惠醫材廠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若適用至第二類高階醫材,不僅可加速產業往國際市場發展,目前面臨困境的電子業亦可望轉型加入醫材行列,創造台灣兆元商機。 台灣生技產業競爭力 不能再輸韓國 甫公布的(WEF)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在144個國家當中總排名第13,跟去年一樣。在亞洲勝過排名第19的南韓,僅落後新加坡(#2)、香港(#9)與日本(#10)。值得留意的是,南韓總體排名從去年的24名進步許多,近年來南韓已積極推動生技產業,並領先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單株抗體的生技學名藥(仿製專利藥),把台韓競爭戰場蔓延至生技產業! 去年台灣生技業總產值約有2300億元,隨政策已逐漸鬆綁,非常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第四季向來是生技醫療類股的傳統旺季,今年生技股似乎不太理會整體環境的衰退,隨著政策的轉折,生技股的產業前景將截然不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