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透露,大陸「四大行」10月迄今的新增貸款有望達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660億元),而且票據貼現的比重持續降低,或暗示實體經濟已逐漸回暖。中國證券報報導,截至10月19日,大陸四大國有銀行的新增貸款約800億元至1,000億元(約新台幣3,728億元至4,660億元)之間,若考量「十一」長假的季節性影響,貸款規模較上個月同期略為放大。
結構上,非金融企業貸款和零售貸款大約各占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票據貼現餘額沒有成長,與1至8月銀行在月初利用票據貼現來用完信貨額度的情況截然不同,這意味著實體需求已然恢復,大陸經濟有望恢復。
由於「貸款需求疲弱」、以及票據貼現的年化利率持續下跌,今年8月以前的票據貼現餘額持續增加。
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新增票據貼現為1.05兆元(約新台幣4.9兆元),遠高於去年同期僅新增票據貼現148億元(約新台幣690億元),主要是銀行利用票據貼現填補未用完的信貸額度所致。
此外,長三角票據貼現年化利率卻由年初的9.6%下降至8月底的5.6%。
然而,9月則是票據貼現的「分水嶺」,由於經濟開始出現實質性的回暖,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增加,只好藉由壓縮票據貼現規模來滿足貸款額度。故今年9月起,票據貼現餘額由增轉降,貼現利率小幅回升。
若大陸經濟果真已回暖,銀行為增加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壓縮票據貼現趨勢仍將延續。
報導也稱,壓縮票據貼現或將讓即將公布的信貸規模打折扣,但市場應減少對表面資料(整體貸款額度)的關注,更多地關心實際信貸投放的品質。
資料顯示,9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232億元(約新台幣3兆元),票據貼現餘額減少2,169億元(約新台幣1兆元),這是去年10月以來票據貼現餘額首次下降。
據此前公布的9月消費、投資和出口等數據,皆較8月有所回升,銀行已有需要加強對實體經濟的貸款支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