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指出,最近公布的製造業PMI與非製造業PMI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經穩定下來,但隨著通膨即將反彈上升,寬鬆貨幣窗口已經關閉,預料中國未來的寬鬆措施將改由「財政」入手。大陸即將在8日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多家機構預料因去年基數較高,1月CPI可望回落在2%以下,但2月起將顯著上升。陶冬預估,通膨可能在年底前達4%水平。
華爾街日報昨(4)日也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央行為免通膨壓力捲土重來,對已用光貸款配額的中國銀行與工商銀行發出警告,限制放貸。
大陸最近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其經濟擴張的趨勢。國家統計局3日發布1月非製造業PMI為56.2,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是連續第4個月上升。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陶冬認為,該數據反映非製造業潛在的實力。
儘管當前並非旺季,但建築業商業活動及新訂單指數仍維持在高水準,符合「內地經濟復甦是由固定資產投資所推動」的預期。
另一方面,上周五公布的1月製造業PMI比去年12月有所回落,陶冬相信,由於該數據大致符合中央預期,對政策的影響力較低。
2項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已經穩定下來,唯在沿海大城市以外的地區增長勢頭稍顯不足。
不過,通貨膨脹壓力也同時罩頂。陶冬預期,隨著今年第2季通膨反彈,年底可能達到至少4%的水平,寬鬆貨幣政策的窗口已經關閉。
他分析,大陸政府雖然還不至於要收緊貨幣政策,但進一步放鬆的空間已很小。
有關當局可能將加強控制影子銀行,如金融機構銷售的信貸類產品與民間金融體系,相關放鬆政策可能改透過財政措施釋放。
陶冬認為,地方政府推動的基建投資會進一步加速,雖然增加幅度可能受限於當地政府透過影子銀行獲得融資的能力。同時,企業減稅的機會正在上升。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陶冬認為雖然有助於零售銷售提升,但中國政府近日反貪腐、力倡儉約的措施,將使得政府官員及國有企業收緊消費,對服務業來說是一個不利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