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昨(19)日表示,台灣科技業正處於死亡之谷,即台灣科技業者過於重視垂直分工,欠缺上下游一條龍整合的力量,因此被韓國三星追趕過去,工研院主動投入研發、量產可摺疊式面板產品,要與三星較勁,協助台灣科技業越過死亡之谷。
「死亡之谷」指的是技術研發(學術機構和研究機構)到商業化量產(企業)之間的鴻溝,如果企業和研究機構能夠成功跨過死亡之谷,就可創造成功的商業量產模式,如果沒有跨過,就是走不出實驗室的技術。
工研院今年成立40年,蔡清彥指出,未來要鼓勵青年創業,當前台灣已擁有極佳的創業環境,若能結合日本的技術、連結美國的破壞式創新模式,台灣可望扮演「新黃金三角」的樞紐角色,引領產業全面創新升級,揮軍搶攻大陸市場的龐大商機。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工研院今年歡慶40周年,未來如何推動創新文化?
答:台灣過去以製程創新、規模經濟的科技產業見長,但在蘋果引進破壞式創新,及三星大手筆投資研發及擅長垂直整合後,台灣的科技產業開始褪色,失業率偏高、薪資停滯、人才外流等狀況也隨之出現,進而影響整體經濟。
我認為,台灣未來應朝「創新型經濟體制」發展,以新創事業帶動產業結構轉型,不僅可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還可以提高就業率。
但台灣要轉型成為創新型經濟,必須緊密連結技術、人才、資金與產業等四大創新關鍵要素,才能實現不斷地創新。這四大創新要素,這三年內已經逐步在工研院內推動,也有了初步成果。
事實上,新創事業對國家經濟有關鍵性的影響,根據美國統計數據,近20年平均每年就業率增加1.8%,成立五年內的新創公司對就業率成長貢獻達3%,由此可知,新創事業對就業率與經濟的影響甚深,更是引導台灣走向創業型社會的關鍵。
展望未來,台灣應積極塑造創新創業文化與環境,以推升經濟與創新能力,並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創造就業機會。
問:工研院如何發揮引領產業創新的動能?
答:台灣的創意得獎無數,但往往無法通過研發的「死亡之谷」。例如三星掌握AMOLED面板技術,但控制提供給宏達電、宏�的貨源,使得台廠供應鏈管理難度大增,三星還宣布2015年將發表可摺疊式的面板,摺起來是手機,打開來是平板電腦的面板,這將是台廠的大敵。工研院看到這個危機,也因此主動投入面板生產的行列,帶頭做,讓台廠未來能有與三星抗衡的產品。
工研院為重塑創業文化,發揮振興產業火車頭的效應,已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請來六位矽谷創投專家,包括楊耀武、莊人川、沙正治、鄭志凱、孔繁建、陳勁初等擔任顧問。
這些創投專家將協助業者解決創業的問題、提供商業模式以及建議行銷策略,讓業者與國際市場趨勢、技術接軌。工研院目前已選定多項標的,規劃2013年要衍生成立至少十家新創公司。
工研院也擬訂定各單位創新的目標,由單位主管及院長室直接負責,並籌組Pre-VC新創基金,評估研究成果、並協助導引至商業化階段。2010年至今,工研院技轉衍生事業多達19件,包括十家衍生新創公司、及九項企業成立新創事業部門,已展現初步成果。
同時,工研院也設立制度化的「育成加速器」服務團隊,連結全國160所育成中心,協助學研單位將研發能量,具體應用在產業界上,日前成功促成台科大技術團隊研發成果,讓中華電進行驗證。
問:如何協助新創企業取得足夠的資金?工研院的具體做法為何?
答:為協助新創事業跨越「死亡之谷」,工研院透過轉投資的創新公司,給予企業財務上的支援。創新公司並與中經合集團、李開復的創新工廠,合資設立「台灣創意工場」,聚焦投資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雲端運算等領域。
工研院希望以資金實際支持國內的新創事業,為台灣的年輕人及產業,找到創意與創業的新出口,也創造就業機會。
工研院轉投資的創新公司,先後與日商三菱日聯投資公司(MUCAP)、日本三井住友海上資本株式會社(MSIVC),合資成立「台日創投基金」與「國富綠景基金」,鎖定新興產業與綠能技術進行投資,同時媒合具有先進技術的日本企業與具潛力的台商,攜手共拓中國大陸商機,並帶動台灣產業結構轉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