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納入台灣外匯存底儲備貨幣,腳步加快了。兩岸今年初已經簽署貨幣清算協議,國內銀行陸續開辦人民幣兌換、存款、理財商品;中央銀行正研擬,將人民幣也納入我國的外匯存底組合。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曾公開表示,大陸方面規定,兩岸應先簽「兩岸貨幣互換(SWAP)協議」、取得人民幣資金後,台灣才可以購買人民幣國債,屆時才能將人民幣納入台灣的外匯存底組合。
不過,最近大陸方面的動作已有變化,可能加速台灣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的時程。
財金界人士透露,最近香港金融管理局針對各國央行設置「特別窗口」,若各國央行要購買大陸國債,香港金融管理局可有「特別的安排」。
財金界人士說,這意味,即使兩岸未簽貨幣互換協議,在香港仍可買到人民幣計價債券。
財金人士說,我國的外匯存底幣別組合向來以美元、歐元為主,但這幾年美國、歐元、日本相繼推出寬鬆貨幣政策、狂印鈔票,歐美日外幣商品收益率大降,外匯存底收益也跟著降低;反而是人民幣匯率趨勢看升。
財金人士指出,近期澳洲、日本及韓國都表態,考慮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儲備貨幣;顯示國際上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組合將成為趨勢,我方中央銀行內部最近已更積極研擬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儲備貨幣的可行性。
至於將來台灣的外匯存底會配置多少人民幣資產?彭淮南年初在立法院曾說,要考慮雙方貿易比重、合理的數量,以及人民幣是否可自由兌換。
財金官員則指出,外匯存底不能只看報酬率,必須兼具流動性、安全性及獲利性等條件,因此,將來外匯存底若要投資人民幣計價債券,將以「投資級」的大陸國債為首要考量。
財金官員表示,人民幣是管制貨幣,不像歐元、美元或英鎊等「到處可以買到」;但人民幣未來將走向國際化,趨勢又看升,央行基於資產配置等考量,「央行各種貨幣、各種資產都在研究,包括人民幣」。
不過,財金人士強調,外匯存底納入人民幣雖是國際趨勢,但央行仍有不少顧慮,包括人民幣仍無法自由兌換、大陸仍管制人民幣進出,加上兩岸的特殊關係,都是央行必須評估的因素。
中央銀行公布,到四月底止,我國外匯存底達四○五一點九四億美元,名列全球前四大,僅次中國大陸、日本及俄羅斯。
閱報秘書/貨幣互換協議
所謂「貨幣互換協議」,是指兩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約,約定在一定期限、一定額度之內,兩國貨幣可以某種匯率價格隨時交換,到期後再換回來。
兩岸若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台灣的央行可在一定額度內,向大陸的人民銀行(央行)調度人民幣資金。
貨幣互換的目的,是兩個不同經濟體可降低籌資成本、維持金融穩定,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讓廠商可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最重要的,雙方央行還可以有效因應兩個幣別匯率的激烈波動。
大陸央行為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與近二十個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換匯總額度達一點八兆多人民幣;其中,香港額度為四千億人民幣、韓國三千六百億、新加坡三千億元。
央行總裁彭淮南曾表示,希望最快今年底能與大陸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並希望台灣的額度「至少要有韓國三千六百億元人民幣的水準」。不過,官員說,簽訂貨幣互換協議非操之在我,我方已將協商簽署協議,列入兩岸合作議題之一。 (羅兩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