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 6內嵌式(in-cell)觸控面板良率太低,改用薄膜觸控面板機會大增,F-TPK宸鴻及鴻海旗下英特盛有望重拾iPhone觸控訂單,再度改寫觸控供應鏈生態。iPhone 5採用內嵌式觸控面板之後,下單日本與韓國廠商,台灣觸控面板廠全面退出iPhone觸控供應鏈,也衝擊F-TPK等業者營運。iPhone 6觸控訂單有望回歸台廠,意味台灣業者在此波訂單爭奪戰扳回一城。
法人分析,F-TPK等業者面臨大陸同業低價搶單衝擊,營運前景受質疑,隨著iPhone 6觸控訂單回流,為相關業者業績增添屏障。
供應鏈人士透露,iPhone 5搭載的4吋螢幕改用內嵌式觸控面板,其邊緣的觸控感應出現不靈敏狀況,iPhone 6正在測試5吋螢幕,面積較iPhone 5大增五成,不僅玻璃更容易破,內嵌式觸控不靈敏的面積更大,根本「毫無良率可言」,使得iPhone 6無法採用內嵌觸控機率大增。
iPhone 6規劃在2014年第2季推出,較過去蘋果在第3季發表智慧機的慣例,提前一季,時間緊迫下,外界認為,蘋果可能與iPad及iPad mini一樣,在iPhone 6同樣採用薄膜觸控技術。
目前iPad及iPad mini的薄膜觸控面板,是由日本寫真製作前段的薄膜觸控感應器,再交由F-TPK與英特盛做後段的觸控模組。
iPhone 6若採用薄膜觸控,則後段模組訂單將重回F-TPK及英特盛手上,若iPhone 6連前段薄膜觸控,都採用F-TPK與日本寫真合作的奈米銀線(SNW)薄膜,則F-TPK將通吃iPhone 6的前後段觸控面板訂單。
F-TPK財務長劉詩亮說,該公司不評論客戶,F-TPK規劃量產SNW薄膜觸控技術,是針對5到6吋的智慧機市場,但不是針對個別客戶。
NPD 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說,iPhone 6的螢幕放大,面積跟著大增,控制IC無法抑制內嵌觸控的雜訊,觸控的靈敏度比iPhone 5更差,由於蘋果在iPad及iPad mini都已採用薄膜觸控,外界認為,iPhone 6也可能跟進。
NPD DisplaySearch分析師謝忠利指出,iPhone 6採用內嵌觸控目前可行性不高,可能改採薄膜觸控,而且SNW薄膜,可大幅縮短前置作業期(lead time),F-TPK與日本寫真可從前段的SNW觸控感應器,一路做到後段觸控模組貼合,將再改寫觸控供應鏈生態。
搶單薄翻身 全靠它了
蘋果引領全球觸控面板技術,iPhone最先採用兩片玻璃貼合(GG)的觸控面板,到了iPhone 5則改採內嵌式(in-cell)觸控,iPad也是先採用GG觸控,到本月將發表的iPad 5,則與iPad mini一樣,改採薄膜觸控。
從iPhone到iPhone4S,因為都是採用GG,F-TPK成為主力供應商,iPhone一度占F-TPK營收比重高達四成。從iPhone 5開始,蘋果改採內嵌觸控,供應商變成日本及南韓的面板廠,使F-TPK喪失iPhone 5訂單。
所幸單片玻璃觸控(OGS)陸續應用在觸控筆電等產品,彌補了iPhone掉單的業績。但是隨著觸控筆電在下半年需求疲弱,5至6吋大螢幕的智慧機,再度成為F-TPK搶單重點。
F-TPK與日本寫真攜手開發的奈米銀線(SNW)薄膜技術,較缺貨、昂貴的ITO薄膜,可降低10%至20%的成本,加上採印刷式生產,前置期很短,符合蘋果要求降價、快速、穩定的產品需求。
目前iPhone 5的4吋螢幕,手摸到邊緣,其觸控功能不靈敏,螢幕放大到5吋,不靈敏的面積增加50%,消費者肯定無法接受,更何況內嵌觸控是單片玻璃,螢幕放大,更容易破,這對手機這類可攜式產品,更是絕對無法接受,薄膜觸控,將成下一代iPhone最佳選項之一。
焦點個股:
•F-TP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