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中國正進入大改革前的準備期,然而很少人注意到,對中國經濟來說,卻似進入宏觀調控的空窗期,那是因為舊的未去,新的沒來。這空窗期效應,近期在金融領域開始浮現,令中國金融管理者,不能不出手。中國金融領域隱現的,是四種關聯的現象,即銀行的「攬儲大戰」,再次打響;中國「錢荒」,恐再度出現;央行有意放水濟市;熱錢開始湧入,令金融調控為難。
首先看「攬儲大戰」,這不是新鮮事,幾乎年年的歲尾此時,都會有這麼一場各家銀行爭攬儲蓄存款的行動,只不過今年展現了新的特點,一是今年更有「大戰」的熱烈氣氛,因為各方今年目標更明確,戰的起點更高;二是今年動手動更早,提早到11月初就開展;三是今年銀行出動得更加整齊,從股份制到大國有銀行,從地方行到中央行,各類銀行幾乎都有參加。
當然,還有一個特點,是今年「攬儲大戰」不是單純的「攬儲」,而是以資產管理為由頭的「攬大款」。今年11月初始,就有83家銀行共新發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近700種,而最近多家大銀行來了,他們當然要有更大的動作,這就是人稱的「大資管」-大資產管理。目前大銀行出手更高,其三個月以上期限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已超過5%,部分銀行甚至超過了6%。
過去「攬儲大戰」是為了什麼,十分清楚,那是了到了年底,銀行一方面要粉飾櫥窗,作好報表,不是向領導們有個匯報,就是向股東們有個交待;二是要準備「跨年」,那攬來的「儲」,即是一開年要放的煙花,又是不知前景時過冬的彈藥。
「攬儲大戰」是銀行間之戰,帶來的直接後果,不僅是放大的金融風險,那是因為現在主要不是以活期定期存款來攬儲,而是那些五花八門、聲稱高回報的結構性產品,如此攬者和被攬者,都風險臨頭。
但更有意思的後果,還是銀行間資金的緊張,這就是之前多次發作以及尚待發作的「錢荒」。銀行間資金市場再現緊張,已不是跡象,而是動向,本月18日,7天期和14天期兩個貨幣利率品種漲幅驚人,其中14天期飆漲至6.1980%,七天期升至5.3570%,均創下近月內新高。同期大陸國債回購利率也漲勢驚人,上交所國債一天期逆回購收益率近日曾躍升至13%。
每有「錢荒」,中國金融領導者就會心慌,因擔心經濟不穩。而今次「錢荒」雖然還沒來,但他們更怕,因為是年底,領導人也要總結一年政績,何況要推改革,不能「出亂子」。
是以,大家可以看到,大陸央行停了一段的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已有重啟。可以預計的是,大陸央行將以持續「放水」的方式,來進行貨幣調控,穩住市場資金供求狀況,以免年底經濟因資金緊張而出現較大波動。
但以目前階段而論,大陸央行放水放得有些遲疑僵硬,那是因為,「熱錢」又來了。從10月開始,就有美國宣布QE暫不退出,人們轉頭回來炒人民幣。再而近期「熱錢」的流入,主因近期改革方案出台,令其進進出出的動靜就更大。
「熱錢」其實不只是外資,其相當數量是內資,甚至大型中央國企的錢都在其間,只不過是扮作各種花樣在那裡動來動去圖利,這事中國商務部知道、財政部知道,就是人民銀行扮作不知道。但人民銀行防「熱錢」,是有相當經驗的,只是對其放手「放水」,有些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