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說,中國未來10年至20年的大事都已決定。 這些大事來自十八大三中全會,由中國總書記習近平強勢主導。 這份全文長達2萬字的改革藍圖,是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最關鍵決策,從郭台銘到阿基師都關注。 若上一個黃金20年你來不及參與,這一次你絕對不能錯過! 從11月中旬到現在,台商圈裡最流行的話題就是:你怎麼看三中後的中國經濟?經過六月錢荒、第二季7%的緩速經濟成長率,台商莫不感到這一年經濟暗潮洶湧、驚滔駭浪,對中國前景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樂觀了。 最明顯情況就是中國經濟成長已經減速,從過去動輒十位數的經濟成長,今年降到7.5%,而中國地方財政債務嚴重,顯示過去靠政府投資拉高經濟成長的模式再也無法見效。 改革非空話/國家安全委員會確立習近平強權 中國新成長模式往哪裡找?答案顯而易見,就是提高民間消費比重。然而「經濟結構調整」從胡錦濤、溫家寶時代就已經列為重點施政計畫,他們沒辦法做到,習近平難道會有不同? 11月12日結束的三中全會,公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這個由習近平親自擔任起草小組組長的改革方案,全文約2萬字,涵蓋16大面向,60個改革計畫。 當外界急著解讀《決定》裡洋洋灑灑的經濟藍圖,曾在北京經商20多年,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的作家范疇卻最關心三中後的權力藍圖。因為這攸關習近平說的改革是不是真的?有沒有能力推動?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最後像胡溫一樣,淪為泡影而已? 「在這2萬字裡面,最重要的玄機在不到300字的第50項裡。」范疇說。 這兩個新成立的機構其實是習近平為了克服經濟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他要跨過共產黨既有的官僚體系,直接把權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范疇說。從這一點看,習近平和胡錦濤、溫家寶不同,他展現出「中國新強人」姿態,有機會推動這個「全面」又「深化」的艱鉅任務。 果真,從三中全會結束至今一個多月,六十項計畫中,至少已經啟動十七項。另外,這個月也有三個省部級官員因為涉嫌違紀而被調查,顯見在三中全會之後,中國推動改革的決心與腳步明顯加快。 中長期任務/前兩年暖身,後五年才會大步走 當改革真的啟動,回過頭來解讀《決定》全文才有意義。事實上,如果《決定》文中所提到的項目真的實現,那麼一、二十年後,《決定》勢必成為中國經濟史上重要文件,歷史定位可能僅次於一九七八年第十一屆的三中全會。 在那次會議,鄧小平宣示了改革開放之路,是中國經濟進一步向市場機制靠攏的轉捩點。 《決定》中饒富意味的一句話: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與以往強調「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不同。 中國國務院參事、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甚至提到,到了二○二○年,中國人均收入將達到一萬二千七百美元,去年中國人均所得約五千四百美元。 《決定》文中提到:到二○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這句話,顯示改革是中長期任務,二○年才是檢驗改革成果的時候。 海基會顧問,同時也是投資中國信息網社長李孟洲分析,二○年是個關鍵數字,它關乎習近平改革的節奏與目標。一五年底,中國會提出「十三五」規畫,規畫一六年到二○年的經濟目標,而十三五的結束正好就是驗收《決定》改革方案成果的時候...《詳全文》 編按:本文摘自12月18日出刊之《今周刊》887期封面故事「習近平沒說出口的商機」,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捕捉『改革紅利』 不能忽視的三大亮點 」、「陶冬:小政府、大市場,就是核心概念! 」、「高盛、大摩預言:經濟穩增長 消費力提升 」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887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87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