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成立至今已屆滿三個月,官方尚未公布三個月來進入自貿區的具體企業家數,但據了解,目前在上海自貿區完成註冊的企業已逾2,000家,還有上千家正在申請中。長期參與上海總體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表示,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成立23年來,進駐的企業數千家,但上海自貿區成立三個月,就已吸引2,000多家進駐。他說,「前面23年那幾千家是給優惠政策吸引過來的,現在這2,000多家是沒有給任何優惠政策的。」
因此,王戰認為,上海自貿區啟動至今三個月來,總體而言成效是良好的。(編按:上海自貿區是建立在原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基礎之上。)
但過去三個月2,000多家中外企業爭相進駐,台商的行動卻顯得相對保守。根據上海市台辦上個月23日提供的最新數據,目前在上海自貿區完成註冊的台資企業有11家,註冊資金總額350.67萬美元。11家台資企業包括8家貿易公司、2家諮詢公司及1家電子材料製造公司。
若以企業家數來看,目前台資企業在上海自貿區的比重還不到0.6%。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斌表示,據他了解,對上海自貿區熱情高漲的的都是大陸民營企業,尤其是浙江民營企業。
主要負責台商業務的普華永道(PwC)上海分公司總監張兆隆說,台商對於上海自貿區有興趣也關注,但現在多還在「study」(研究)、觀望中,台商想先弄清楚,究竟上海自貿區有何「政策紅利」?進駐後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實質的助益?
事實上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後不久,上海台商協會就曾邀請當地負責官員為台商舉行過說明會。
上海台商協會一名負責人私下表示,聽完後大家還是「霧煞煞」,不曉得到上海自貿區註冊一家公司然後呢?到底能有什麼好處?
對此,王戰表示,確實有很多企業在問,自貿區到底在幹什麼?到自貿區能做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大陸由上海自貿區所推動的新一輪改革,和過去35年的前一輪改革截然不同。
過去大陸的經濟發展是由政府主導,透過各項稅收、土地優惠政策,告訴企業政府希望發展哪些產業,吸引企業前來投資。但現在的上海自貿區是,除負面清單內190項目外,哪些行業能夠賺錢、有發展前景,必須由企業自己來判斷,政府提供的只是行政與制度的便利。
王戰說,面對上海自貿區的推出,目前企業的態度主要有兩類:一是雖然還沒想清楚進入後能做什麼,但認為上海自貿區是機會,先註冊之後再慢慢探索;另一類則是等想清楚再去註冊。
他表示,前段時間一家大陸民營企業家問他,是否能在上海自貿區從船舶加油業?他反問,負面清單有無這一項?對方告訴他說,「查過了,190項中都沒有。」於是王戰告訴他,「非禁則行,負面清單中沒有的話,你就應該爭取去做。」
王戰問這位民營企業家,何以想從事船舶加油業?這名企業家表示,上海港的貨櫃和散貨年吞吐量都已高居全球第一,但過去因為稅收問題,往來上海的船舶多選擇在新加坡這類的自由港加油。上海港每年有這麼多船往返,當中肯定會有商機。
他稱讚這家民營企業家「很有腦子」,「類似這樣的商機就要靠企業自己去發現,政府是發現不了的。」
王戰指出,上海自貿區商機究竟在哪裡?必須由企業自己去挖掘,然後利用自貿區提供機制發展自身事業。他相信,未來兩、三年將會有許多企業家在上海自貿區發想出一大批新創事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