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大廠南科今年已成立19個年頭,一路走來,歷經DRAM產業大賺時刻,但也沒逃過幾波慘澹的時期。南科近幾年進行轉型再造,朝向消費性與低功率產品領域深耕,積極闖出一片天。在連六年虧損後,去年終於轉虧為盈,今年情勢持續看好。南科主要由台塑集團旗下南亞塑膠等公司所投資,成立於1995年3月。在1994年時,是先由南亞塑膠與日本沖電氣株式會社(OKI)簽訂16Mb DRAM技術轉移合約,而後,南科正式成立,再承接前述技轉合約的權利義務。
南科於1996年上半年試產16Mb DRAM成功,下半年量產,自此跨入DRAM生產行列。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南科於1998年DRAM產業不景氣時,逆勢投資興建晶圓二廠,同年底,也與IBM簽訂0.2至0.175微米製程的64至256Mb DRAM技轉合約。南科副總經理李培瑛說,當時不只學到IBM的技術,也學到精進品質管控之道。
在不景氣中,還投資興建晶圓二廠,李培瑛說,主要是基於當時仍看好DRAM產業未來的發展,覺得必須持續擴大市占率。如果要投資技術研發,所費不貲,背後必須要有一定的產能與營收來支撐。如果產能太小,就不可能負擔龐大的研發費用。
押寶DDR告捷 守住台灣一片天
2000年時,南科正式在台灣掛牌上市,掛牌價為62元,另外,還有一件大事影響南科甚鉅,那就是與IBM共同研發的DDR DRAM,領先同業進入量產。
南科一開始推出DDR DRAM,由於市場還不成熟,所以效益無法顯現,但後來DDR主流趨勢確立,南科是少數能領先推出下世代DRAM新產品的業者,也因此搶得先機,得以賺上一筆。
南科總經理高啟全表示,相對於Rambus規格,南科賭在DDR規格,由他負責策略行銷,最後守住台灣在這領域的一片天。
為繼續尋求技術來源,南科2002年與德國英飛凌簽訂90奈米與70奈米研發技術合約,雙方並合資設立12吋晶圓廠華亞科。
李培瑛指出,IBM與英飛凌技術都是採用溝槽式製程,轉換過程順利,而且南科也與英飛凌共同成立華亞科,共同進行研發。
當時的考量,主要是南科缺乏製程與產品的技術,也沒有相關團隊與經驗,而在這行業競爭,必須靠製程持續演進以維持競爭力,才能讓成本下降,並推出新產品。
由於不想全都依靠別人,所以,南科要自行投入技術開發,最快的方式就是與其他業者合作。除了共同研發,為與英飛凌雙方關係更緊密,同時也共同投資製造工廠,結合雙方力量,目標一致,可一起面對市場上的競爭壓力,推出產品賺錢。
2005年,南科與英飛凌繼續簽訂60奈米共同研發技術合約,並於2006年興建晶圓三廠。在英飛凌拆分獨立出奇夢達後,南科也與奇夢達保持合作關係。
不過,世事多變化,尤其是產業波動很大,競爭超激烈的DRAM產業。後來奇夢達面臨經營危機,身為合作夥伴,南科必須思考後續發展的策略。
李培瑛說,這時包括美光、海力士與爾必達都表達合作的意願,最後南科選擇了美光。有別於以往是南科去尋找OKI、IBM、英飛凌等技術來源,這次則是對方主動來敲門。
獲美光欽點 合作研發新技術
2008年4月,南科與美光簽訂共同研發技術合約。美光之所以雀屏中選,主要是與其他競爭對手開出的條件不同。
其他兩家廠商都是希望採取技術授權模式合作,授權給南科與華亞科。但南科與美光之間,一開始就以複製與奇夢達的合作模式,來談雙方共同研發,後來隨著奇夢達事態的發展,也把華亞科放入討論範圍中。2008年10月,美光宣布向奇夢達承購所有華亞科股權。原本美光與南科還協商成立美亞科技,用意與華亞科相當,在雙方共同投資華亞科的合作後,美亞科便功成身退。
只是,金融海嘯讓南科還沒能喘一口氣,又因為智慧行動裝置興起,而初期的智慧行動裝置單機DRAM搭載量,遠低於個人電腦的DRAM搭載量,不得不面對終端需求下降的挑戰。
抓得住潮流 撐過產業大洗牌
在DRAM產業艱困之際,政府曾研擬DRAM產業再造方案,不過,最後南科評估整合或整併最佳時機已過,經過慎重檢討,決定不送件。
面對艱苦的情勢,南科一路咬牙苦撐,2009年6月之後,南科多次減資再增資,到2012年時,南科完成私募現增90億元,增資後資本額高達2,396億元,在台股上市櫃公司,僅次於台積電的2592.8億元。
2012年,對南科來說,是個重要關鍵。南科觀察近年來DRAM應用有明顯改變,雲端產品多元化,以及行動裝置蓬勃發展,對DRAM使用量與日俱增,而傳統個人電腦佔DRAM比例逐年下降,隨著市場趨勢改變,決定進行轉型與再造。
南科分割成立勝普,承接原南科8吋晶圓廠資產及營業,並積極拓展多元晶圓代工業務。至於南科本身的營運策略,則從標準型DRAM的領域,逐漸開始拓展消費型與低功率的產品。
為了轉型再造,南科不得不展開組織瘦身,員工從2012年4,000人,至今縮減至2,400人。
到了2013年1月,南科進一步改變原有做法,與美光簽署合約,終止共同研發,未來得以授權方式,向美光取得製程技術。南科與美光仍同為華亞科的股東,不過雙方協商華亞科的產能分配,南科逐漸減少向華亞科拿貨的數量,直到2014年起,華亞科全數產出的晶片都交給美光。
不用再與美光共同負擔研發費用後,南科持續專注在消費型及低功率等附加價值產品的開發與經營,去年營收比重已提高至七成,今年預計再拉高至八成。
南科經轉型再造後,2013年稅後純益81.69億元,每股純益0.34元,擺脫連六年虧損。展望未來,南科將藉助過去累積於先進製程技術及產品開發的經驗,集中研發資源,專注消費性及低功率產品開發,拓展海外市場,全力支應消費性市場需求。
總經理高啟全談戰術
快攻消費型 跟客戶搏感情
南科在轉型後,正邁向新生。南科總經理高啟全表示,南科不會再擴廠,今年的目標,就是希望公司能成為財務正常的公司,脫離全額交割股,並且能發行股票選擇權以留才。以下為高啟全專訪紀要:
問:近幾年轉型發展策略?
答: 這12年來,整體DRAM產業重新洗牌整理,目前步入穩定階段,南科也已了解到自己能做什麼,以及不能做什麼。南科目前在全球的產出市占率約5%,大致就是維持這樣的情況,所以重點是如何保持市占,這就是公司重要的課題,走出自己的路。
南科不能像三星一樣,什麼領域都做,也很難去承擔龐大的研發費用,所以必須要縮小產品線,不能分散資源,這樣反而會得罪每個客戶,因此要專注開發新產品,主要著重在消費型與低功率的產品。
在這樣的策略下,南科的產品單量少,但客戶眾多,有更多工程師負責為客戶解決問題。
在客戶面,去年我們持續改善產品品質,又增加大陸消費型產品的客戶,並與台灣的IC設計客戶密切合作。由於服務客戶的速度加快,加上市場有缺貨情形,消費型產品的量不大,相關客戶往往不是其他廠商的優先供貨選擇,但南科卻可以提供優質、迅速的服務,得以與客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
問:南科下一步營運規劃?
答:南科在轉型後,優勢在於過去研發設計的基礎仍在,總是要從40奈米走過,才知道如何進階到30奈米,甚至是接下來投入20奈米製程,目前南科DDR4的產品也已推出。
南科確實繳了很多學費,不過,也成為在DRAM三大廠三星、SK海力士與美光之外,少數可推出自家品牌產品的業者,自己也有能力去銷售推廣產品。
南科未來著重的領域會是消費性與低功率產品,應用於手持裝置、電視、機上盒、網通與車用等領域。
南科在過去一年已改善公司體質,將持續配合台灣、中國大陸與日本等地的客戶產品設計,好好發展市場,希望有一天能夠彌平過去的虧損。
整體而言,南科的定位是切入三大廠不是很想做的產品領域,但會做得比對手更有競爭力,提供的服務更好。
問:對於DRAM產業與南科今年的展望?
答:南科轉進30奈米製程,今年初,相關產出比重已有八成,可降低成本。在產品量少價穩的情況下,預期南科本季可以繳出亮眼的成績。今年將是南科表現的一年,會有滿像樣的表現。
以整體DRAM產業來看,今年應是會維持穩定的狀態,即使SK海力士無錫廠恢復生產,價格稍有下跌,但大致仍是平穩局面。對公司來說,透過優化產品組合,平均合約價不一定會下跌。
目前個人電腦(PC)用產品占DRAM整體用量比重不到三成,而且PC DRAM價格下跌時,其他消費性DRAM的價格不一定跟著下滑。現階段南科的PC DRAM比重約10%,主要專注在消費性與低功率產品,今年可說是南科正式脫離標準型DRAM生產商的一年。
苦日子過了 今年平穩發展的一年
南科副總經理李培瑛是在1996年加入南科,他回憶當時,剛好是南科第一片晶圓投產時。DRAM產業起伏大,經營不易,在過去十多年的日子裡,他笑說,不辛苦的時候,大概只有一、兩年。
李培瑛表示,2000年之前,每年DRAM市場需求成長幅度約50%,不只搭載裝置量增加,每個裝置上所使用的位元數也增加,但這也造成廠商相繼投入擴產,競爭激烈。
談及近期對於DRAM產業最大的影響,李培瑛認為,莫過於是蘋果iPad誕生。
由於iPad搭載的記憶體容量明顯比NB及PC來得少,甚至只有六分之一,這表示,蘋果每賣出一台iPad,不但擠壓到NB與PC的銷售,而且搭載的DRAM容量更大幅減少。
李培瑛強調,平板電腦興起,造成DRAM需求減少,價格明顯下滑,這比金融海嘯對產業造成的影響更大。
所幸,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候,後續DRAM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包括雲端應用崛起,手機與平板記憶體使用量增加,智慧電視、機上盒與遊戲機等產品的記憶體應用也有成長,讓DRAM需求回升,為南科帶來轉型攻占利基型記憶體領域的環境。
2013年9月,SK海力士無錫廠發生火災,為DRAM產業帶來莫大震撼,由於供需短缺,價格直飆,包括南科、華亞科與所屬的美光陣營,都在受惠者行列,獲利表現搶眼。
SK海力士的無錫廠產能,預計直到本季才開始全面恢復,但南科仍認為,今年會是平穩發展的一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