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洗不掉吹不散 「三手菸」毒害小孩最深


公正客觀的精神、以歐洲米其林為目標,【英卓美食報】網羅最有趣、實用、專業、新鮮的第一手美食資訊。 【讀小說•愛閱報】提供最新女性網路文學,內容涵蓋愛情、穿越……熱門排行不錯過,一同情話綿綿來說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3/19 第395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洗不掉吹不散 「三手菸」毒害小孩最深
停經後又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
女性心臟病發作 常誤為焦慮症
健康焦點 打呼、失眠 懷孕總是睡不好?
孕期體重 增加10到12公斤最宜
哺乳媽咪「藥不藥」 先問醫師
臼齒窩溝封填 全台小一免費
柬埔寨做公益 妙齡女染痢疾
境外移入麻疹 男嬰險被誤診
保健優概念 4000人減重經驗 醫師出書一次教
桃園自創減肥法 推廣到大馬

醫藥新知
 
洗不掉吹不散 「三手菸」毒害小孩最深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室內抽菸,不但有二手菸問題,更有「三手菸」的危害。美國最新研究顯示,菸品燃燒產生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質,會殘留在衣服、牆壁上,長期接觸或吸入這些汙染物,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手菸」指的是吸菸後殘留在環境中的有害汙染物質,常附著在沙發、牆壁、地毯、衣服和玩具等表面,甚至吸菸者的頭髮和皮膚,長達幾個月都不會消失。

美國化學協會年會十七日首次發表三手菸致癌最新研究,指出尼古丁有很強的表面粘附力,會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性更強的新汙染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

高雄榮總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說,菸中的尼古丁和焦油會附著在室內,長達幾個月都不會消失,即使關窗、關門、打開電風扇等,也沒有辦法杜絕。

這些有毒物質難清除的程度可比廚房的油煙,一般用清水也很難洗淨,且三手菸無所不在,也會附著在牆壁、天花板上。

孩童是三手菸最大的受害者,薛光傑說,三手菸也會透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孩童又容易將玩具等物品放入口中,易大量吞下有毒物質。研究就發現,接觸三手菸的孩童出現呼吸系統、認知能力問題的風險大增。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賴志冠說,有些癮君子父母以為不在孩子面前抽菸就沒事,抽完菸後再去抱小孩,也是會讓孩子接觸到菸品的有毒物質。

薛光傑建議,避免三手菸最好方式就是及早戒菸;若是無法做到,就不要在室內抽菸,並定時更換地毯、衣物等。

 
停經後又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
記者陳俊智/花蓮報導/聯合報
花蓮縣1名48歲婦女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20年多來檢測結果均正常,日前陰道異常出血且有血塊,經超音波檢查,竟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1期,治療後已無礙。門諾醫院表示,女性若經期不規律或陰道異常出血等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政府積極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被檢出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降低,但子宮內膜癌患者卻增加,患病人數更於2010年超過子宮頸癌。

門諾醫院婦產科主任廖基元指出,國內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易造成女性排卵不正常、月經周期不規律問題,都是易導致子宮內膜癌變因素。

他說,國內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停經女性,60%是50歲以上婦女,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未曾生育、飲食偏高熱量的女性更是高危險族群,不過,子宮內膜癌若能及早發現治療,存活機率相當高。

由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只在陰道,未深入子宮體,雖有機會透過血塊檢測出子宮內膜癌變,但機率非常小;而分段搔刮術、子宮腔內視鏡和細胞抽取雖能診斷有無異狀,但屬侵入性檢測,不適合例行性檢查。

廖基元指出,罹患子宮內膜癌常見陰道異常出血、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腹痛、子宮積膿等病徵,如有症狀應儘快就醫。

 
女性心臟病發作 常誤為焦慮症
中央社/Upaper
研究指出,女性死於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較高,這是因她們的症狀通常被誤診為焦慮症,因此不如男性迅速獲得治療。

蒙特婁的馬吉爾大學為研究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男、女患者的死亡率差異,要求1123名18至55歲病患,在送醫後填寫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男性抵達急診室接受心電圖檢查、纖維蛋白溶解治療平均為15分鐘與28分鐘,女性是21分鐘與36分鐘。研究人員指出,女性焦慮程度較高是造成差別的主因。

研究者皮洛特說:「送到急診室出現非心因性胸痛的焦慮症患者通常是女性,加上ACS的年輕男性普及率,高於年輕女性。」

 
健康焦點
 
打呼、失眠 懷孕總是睡不好?
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聯合報
最近國內外幾位女星,包括大S徐熙媛、吳佩慈,還有思嘉莉約翰森(Scarlett Johansson)陸續懷孕,經歷堪稱女人「甜蜜的負擔」的人生過程,肚子裡有個愛的結晶成長,但孕期帶來的不適,也得一一地去承受。

讓許多媽媽及孕婦難以忘懷的是,懷孕的時候,老是想睡覺,卻又睡不好,頻頻醒來。

過去研究發現,孕期睡眠呼吸障礙者增加二成,如果過於嚴重,還可能提高胎盤缺氧風險。台灣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也正進行國內孕婦睡眠呼吸障礙研究,想一探孕婦睡眠品質。

台大護理學系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劭瑜說,這項為期3年的研究,將招募245名孕婦,在第一孕期至第三孕期間,分別以睡眠呼吸障礙症狀量表,及睡眠評估儀器,了解國內孕婦睡眠呼障礙情形,未來結果出爐後,也許將此納入臨床常規產前評估的項目之一。

孕婦老是想睡覺,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主要原因是黃體素增加,讓孕婦昏昏想睡。

但由於孕婦體重在孕期快速增加,荷爾蒙又使身體水分變多,身體包括腳或組織黏膜如牙齦、呼吸道開始水腫,呼吸因此受到影響。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說:「常聽到孕婦睡到一半喘醒!」打呼、失眠接踵而至,令準媽媽們苦不堪言。

張家銘也指出,隨著胎兒在子宮慢慢變大,會往上頂到胸腔,使得胸腔裡的肺活量變得急促;到了孕期後期,則因子宮壓到下腔靜脈,影響血液回流心臟做氣體交換,除了呼吸,孕婦也應注意心血管問題。

所幸人體有自然防衛機制。黃閔照說,當孕婦睡眠中呼吸不順,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孕婦便會自然清醒,通常從平躺換成側躺,大多能緩解呼吸不順暢的情形。

俗話說,一人吃兩人補,傳統上總建議孕婦盡量吃,對寶寶比較好。

不過,「現代標準要改了!」黃閔照說,一般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在18到24之間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在11到14公斤即可,孕期增加體重可隨BMI值增減,體重不要過重,就有助減少孕期睡眠呼吸障礙。

另外,胎兒在子宮內,也會壓迫膀胱,讓準媽媽頻尿,半夜要三番兩次起身上廁所,睡前若能少喝水,也可以減少睡眠被打斷。

 
孕期體重 增加10到12公斤最宜
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聯合報
比起以前的孕婦,現在的孕婦幸運多了。因為多數準媽媽都懂得在子宮開始有了新生命之後,就到醫院接受產檢,以確保寶寶健康,同時懷胎十月過程順利。

孕婦產檢的次數,如果不是特殊狀況,通常在懷孕28周以前,約每4周產檢1次;懷孕29周到35周之間,每2周一次;36周以後,每1周1次,以偵測血壓、貧血和體重等狀況。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指出,不少孕婦在產檢過程中,經常反映會腰痠背痛,這可能和孕婦肚子裡多了一個胎兒,影響到腰部肌肉的正常運作有關。

理想的孕婦體重,國外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最好維持在增加10到12公斤。不過,施景中指出,國內孕婦整個孕期,大多會增加了15到16公斤。

老一輩的人都要懷孕女性盡量吃,施景中說:「其實多吃未必就好」,不僅易引發腰痠背痛,也可能造成胎兒生產過程的不順利。維持理想體重對準媽媽來說,是一項「知易行難」的目標。

而懷孕期間的生理變化,也常讓孕婦感覺手麻、腳麻。施景中表示,這是一種「腕隧道症候群」的表現,由於懷孕會使神經髓鞘水腫,壓迫正中神經所致;孕婦甚至也明顯感受腳部水腫。

通常都會建議孕婦,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多伸展手腳,或喝不加糖的紅豆湯來緩解水腫。

孕婦還會在夜裡突如其來的抽筋,因此感到不適。施景中指出,這是因為體內的鈣質不足,孕婦可補充鈣片,或白天不要動太多來緩解抽筋症狀。

 
哺乳媽咪「藥不藥」 先問醫師
張容維/童綜合醫院藥師/聯合報
母乳是最適合嬰兒營養來源,由於母乳內含有母親提供的抗體,可使剛出生的小寶寶游刃有餘抵抗環境中細菌、病毒的侵襲;在營養成分方面,母乳也不輸任何市面上的奶粉品牌。在這個物價飛漲的年代,母乳相對而言也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但是,研究指出,高達90%的媽媽在產後需服用某些藥品,因為用藥,常使哺乳媽咪害怕而停止餵哺母乳。其實,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很多時候不需停藥,也可以繼續母乳計畫。

首先,當媽媽生病要用藥前,應先詢問醫師或藥師,告知哺乳計畫,此時醫師會協助評估,藥品是否安全。誠然,藥品或多或少會分布到乳汁中,但因每種藥品分布到乳汁中的量不同,藥物作用也有差異,藥品對寶寶的影響也有顯著不同。

其次,為使藥品影響力降到最低,可在剛剛授乳(或集乳)後服藥,如此在下次授乳時,藥品已經經過體內處理、排出,存在體內的量也隨之降低。

最後,避孕請不要使用避孕藥。雖因荷爾蒙緣故,授乳期間原則上較不易懷孕,但並非百分之百,仍有人會採取避孕措施,以降低短期內再次「中獎」的機會。避孕藥為荷爾蒙製劑,較容易分布到乳汁中,可能影響新生兒成長,建議改用其他方式避孕。

把握以上這些要點,下定決心要哺餵母乳的媽咪們,別讓藥物的使用中斷了妳的計畫喔。

 
臼齒窩溝封填 全台小一免費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每十名五歲兒童,就有八人有蛀牙,不僅小朋友未做好潔牙,也可能是家長傳染的。國民健康署決定將臼齒窩溝免費封填服務,最快今年九月擴大到國小一年級學童,希望降低蛀牙率。

中華民國兒童牙醫學會秘書長蔡宜峰表示,已有研究發現,兒童與母親嘴裡的牙菌斑有相同的DNA,顯示家長可能透過親吻、共食等生活習慣,不知不覺中將口腔細菌傳染給小朋友。

不過,蔡宜峰也說,這項研究不是要拒絕親子活動,而是要提醒父母注意口腔衛生與生活習慣。

窩溝封填是在小朋友最早長出來的四顆恆牙臼齒上,塗上一層含氟樹脂,形成保護層隔絕蛀牙菌,也避免牙齒殘留食物殘渣;目前僅台北市提供小一學童這項服務,一旦擴大實施後,估計全台將有近廿萬名小學一年級學生受惠。

國健署尚未確定實施期程,但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黃茂栓透露,最快今年九月開學,國小一年級學童就可享有這項服務。

一顆臼齒窩溝封填,自費約需六百到一千元不等。黃茂栓提醒家長,六歲以下兒童雖然仍未完全換牙,但乳牙好壞不僅影響營養攝取,也會影響恆牙發育,建議兒童可以水平來回刷牙,換牙後再學習貝氏刷牙法。

「擴大實施是既定目標。」國民健康署婦幼組組長陳麗娟表示,雖然政策是針對國小一年級學童,但因為每位學童牙齒生長速度不一,目前規畫只要長出來就封填。

 
柬埔寨做公益 妙齡女染痢疾
記者卜敏正╱太保報導/聯合報
家住嘉義縣太保市22歲女子,上月底參加柬埔寨公益活動,本月初返國因腹瀉不適至醫院急診,經診治送驗確定感染桿菌性痢疾,就醫後,已恢復健康。

因本案同團旅客21人分屬不同縣市,疾管署接獲嘉義衛生局通報後,立即進行相關疫情調查,並轉介各縣市衛生局追蹤檢查,經採集檢體送驗後,昨天又確認2名感染桿菌性痢疾患者。

嘉義長庚感染科主任黃琮輿表示,桿菌性痢疾症狀有腹瀉、發燒、惡心、嘔吐、腹部絞痛及想拉拉不出的感覺,通常糞便中會出現血跡、黏液或膿,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腹瀉。

依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境外移入桿菌性痢疾已有25例,而東南亞為國人旅遊熱門地點,民眾前往環境衛生條件較差地區,應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避免生、冷食品。

 
境外移入麻疹 男嬰險被誤診
記者施靜茹、鄭涵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春天好發麻疹,疾病管制署昨天公布今年第5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一名印尼籍9個月大男嬰,出現紅疹就醫後,起初被診斷為腸病毒,還好後來確診為麻疹,趕緊改變治療方式。

這名男嬰在本月11日由母親自雅加達帶到台灣,辦理入籍手續,隔天便出現發燒和冒紅疹症狀,診所醫師一開始認為是腸病毒,3天後診斷出是麻疹,還好未延誤治療。

不少家長看到寶寶發燒、出紅疹就心慌了。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說,麻疹初期症狀與腸病毒相似,較難辨別,腸病毒的紅疹大多會發作在口腔和臀部,而且是一點一點的,會造成口腔潰爛;麻疹的紅疹則好發在臉和四肢,是一片一片的,顏色較為鮮紅。

這名男嬰目前已解除隔離在家休養,另外4例麻疹境外移入病例,也是未達接種疫苗年齡的1歲嬰兒,與父母出國時感染。

疾管署建議,嬰幼兒最好先接種疫苗,或與醫師討論後再出國。

另外,隨著天氣漸暖,4名國人到柬埔寨和緬甸後,感染桿菌性痢疾,今年迄今已有25例境外移入的桿菌性痢疾。

疾管署提醒國人到東南亞時,不要喝當地水源,最好喝包裝水。

 
保健優概念
 
4000人減重經驗 醫師出書一次教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聯合報
「肥胖已是文明病,目前唯有手術能有效而持久降低嚴重肥胖者體重。」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敏盛醫療副院長李威傑說,他與醫療團隊15年來照護超過4000名減重手術病患,首度將所有臨床經驗集結編撰成書,希望給有心投入的醫療專業人員參考。

李威傑說,病態性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療,過去做的醫院不多,如今肥胖及糖尿病個案愈來愈多,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也已成立,目前全台已有18家醫院做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療。

過去的醫護團隊外科解決病態性肥胖及糖尿病個案,「沒有參考的書本」,現今台灣這類手術已具水準,但很多臨床醫師還是在手術中出狀況,「主要是出在開刀本身」,研究提供如何在最好的狀況下治療個案,手術、照護在書中均有詳細介紹。

他說,很多論文顯示,減重手術可根治大部分嚴重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及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團隊研究也顯示,減重手術可緩解90﹪以上的代謝症候群、可大幅改善嚴重肥胖者很差的生活品質。

隨著微創手術發展,各減重手術已由微創的腹腔鏡手術執行,該團隊研究顯示,手術個案經驗增加,醫療團隊照護的流程標準化,減重手術死亡率已由10年前的1﹪到3﹪,如今大幅降至0.2﹪,「減重手術已是相當安全的手術」。

他說,該團隊花一年多時間,才編撰「病態性肥胖及糖尿病的外科治療與照護」此書,預計最近在醫學會發表。

 
桃園自創減肥法 推廣到大馬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桃園縣從民國100年開始,縣民減重總和連3年破百公噸,又有全國首創的桃園健康瘦瘦拳及一日健康餐盤,推動健康減重成效斐然,獲邀參加馬來西亞吉隆坡第12屆國際肥胖研討會,將桃園縣推動減重成果和世界分享。

衛生局健康促進科科長江玉琴表示,民眾尚未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導致成人過重或肥胖的比率仍高達42%,為讓民眾培養良好運動及健康飲食行為,衛生局在100年首創桃園健康瘦瘦拳,由體適能專家設計伸展動作,隔年再創一日健康餐盤,深入13鄉鎮市社區,積極辦理健康飲食巡迴講座及推廣桃園健康瘦瘦拳。

江玉琴說,民眾可以自行從手機下載桃園健康餐盤App,由軟體試算身體質量指數,根據個人每天的活動量,量身打造每天應攝取的食物種類與分量。民眾可以使用App記錄每天吃的食物明細,對照App飲食建議,烹調方式少煎、煮、炸、燒,才能真正吃得安心,少肥胖而多健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