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連雲港海關退運一批美國基因改造玉米及玉米酒糟粕,使得去年11月以來遭中國退運的美國玉米數量已超過145萬公噸。這樣的發展自然引發美方不滿,也讓中國對基因改造食品的政策受到關注。中國並不排斥基因改造(大陸稱為轉基因),1997年就引進基因改造棉花用於種植,之後又批准進口基改大豆、玉米和油菜,不過嚴格限制只能用做加工原料,不能用來直接食用。
以基改作物種植面積來看,中國在全球的排名約在第二或第三位,主要是基改棉花。目前中國唯一允許商業化種植、供食用的基改農產品是木瓜,為抗環斑病毒的品種。
中國對基改作物的種植和進口有著嚴格規定,這次引發中美爭議的玉米是美國先正達(Syngenta)公司研發的MIR162基改抗蟲玉米。美國之音稱,美國政府2010年批准種植MIR162,歐盟及其他十幾個國家已允許進口,但中國遲未放行。
美國政府為此向中方表達關切,要求以透明、基於科學的程序,以及時且可預測的方式處理MIR162的批准事宜。但中國絲毫不為所動,繼續拒絕帶有MIR162基改成分的美國玉米。
某種程度上,中美之間的爭議是中國國內的基因改造爭論的延伸。中國占有全球1/7土地,卻擁有全球1/5人口,如何生產足夠的糧食一直是執政者的挑戰。能夠增產及抗蟲害的基改作物因此成為選項,但大陸內部反對聲浪不斷。
近幾年,基改食品是否安全在大陸引發激烈爭論,一方面是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爆發,讓民眾高度關注食安問題,一方面因為跡象顯示政府有意推廣基改食品。更有人從國安角度切入,中國國家安全論壇副秘書長彭光謙去年連續撰文,除提到基改食品可能導致癌症、不孕等數十種疾病外,更強調轉基因作物是殺人不見血的生物武器,一旦中國的主糧市場被西方基改大國壟斷,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化解疑慮,中國農業部去年10月還特別發文澄清,指基改食品會致癌的說法不實,並稱中國自多個國家進口基改大豆,不存在西方國家向中國傾銷的情事。文中強調,轉基因技術是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各國都把發展基改技術視為占領未來農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來武也表明,基因改造技術對於糧食安全就好比核電技術對能源安全的影響,可能形成挑戰,也會是未來的曙光;「中國人絕對不要落後,這種技術的研究,要牢牢地把握住我們的主動性。」
農業部長韓長賦今年「兩會」期間宣示,對於基改技術的應用,中國將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及加工原料作物,再來才是一般的食用作物。他並未排除推廣基改主糧的可能性,僅稱「至於主糧作物,將會更加慎重,通過更嚴格的程序」。
儘管中國官方立場清楚,大陸內部有關基改食品的爭論短期內恐怕無法平息。中國政府對基因改造技術的重視,意味這個領域將成為資金投入的重點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