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手機重度上癮者 4成記憶衰退


【風潮MuziU音樂生活報】提供你喜愛的風潮音樂最新發行專輯,回顧經典音樂專輯,分享音樂背後動人故事。 你和孩子之間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跟【李崇建•親子QA電子報】一起面對親子問題,歡迎家長、老師提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4/30 第398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手機重度上癮者 4成記憶衰退
母體血驗胎兒染色體 準確率逾99%
聽神經瘤手術 電腦刀降風險
複製技術新突破 有望治糖尿病
肺癌標靶藥「妥復克」納健保 月省4萬藥費
唾液腺結石 進食臉就腫
化療期間 可以吃肉嗎?
急診室暴力頻傳 北市議員批:軟硬體都不夠
健康焦點 上班好憂鬱? 小心「心靈過勞」
5歲以下童 上周近萬人染腸病毒

醫藥新知
 
手機重度上癮者 4成記憶衰退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智慧型手機愈趨普及,但過度使用可能讓人更容易分心,甚至記憶力減退。

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建議,使用手機應分類訊息、關閉提醒聲,並避免一心多用,偶爾關機讓大腦休息。

黃婷毓看診時發現邊描述症狀、邊找手機的人愈來愈多,且訊息聲一響就急忙掏手機,忘東忘西的人亦增加。這些症狀最常發生於年過三十的人,因不斷被手機的各式訊息打斷而工作效率低落。

書田診所四月調查民眾使用手機習慣,顯示百分之六十八的人每小時查看手機一次,當中百分之十七隨時都在讀訊息或瀏覽社群媒體。此外,近四成民眾自認記憶力變差;百分之四十六的人會因查看手機而忘記原本要做的事。

黃婷毓分析,人的記憶過程需要經過「登錄」才能儲存在腦裡。但登錄過程中若受其他因素干擾,就會影響記憶。因此一旦手機鈴聲或訊息提示聲響起,一分心、注意力就分散,才會讓人有記憶力減退之感。

不過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說,使用手機並非記憶力減退的單一成因,但過度使用的確會影響身心狀況。她舉例,資訊焦慮者會因訊息通知功能強迫閱讀資訊而焦慮,有些人習慣睡前滑手機,睡眠品質不佳導致隔天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易怒。

袁瑋建議注意力易分散或易焦慮者應先釐清來源,試著暫時關閉或刪除應用程式,避免強迫閱讀。

黃婷毓則建議改變使用手機習慣,包括關閉不重要的訊息提醒功能、避免邊看手機邊做其他事,甚至偶爾關機,讓大腦完全休息。黃婷毓提醒,家長最好延緩孩子接觸智慧型手機的時間。

 
母體血驗胎兒染色體 準確率逾99%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聯合報
彰化基督教醫院昨天發表和中研院共同研發分析程式,可從母體血含有的胎兒DNA,檢驗第十三對、第十八對、第廿一對染色體有無異常,準確率達99%以上,已獲台灣和美國專利。

彰基基因醫學部主任陳明說,兒童先天性疾病中,這三對染色體異常的比率合計高達七成,準確檢出胎兒的這些染色體異常,可提高優生保健篩檢品質。

陳明說,台灣婦女有高齡生產的趨勢,很多孕婦怕羊膜穿刺和絨毛採樣發生後遺症,越來越願意採母體血,檢驗胎兒DNA(去氧核糖核酸)是否染色體異常,但歐美生技公司開發的分析程式,準確率約85%,精準度如能突破90%以上,孕婦會更安心。

陳明團隊2012年10月先使用外國廠商開發的分析程式測試檢驗技術,並與中研院合作研發分析程式,徵求到彰基產檢的孕婦同意參與計畫,一面檢驗一面修正程式,只要胎兒DNA在母體血中濃度3.8%到4.75%,就能精準驗出染色體異常。

這項屬於「非侵入性產前胎兒染色體檢驗」的分析程式,已獲台灣和美國專利,彰基基因醫學部今年三月將臨床實驗報告投稿到「婦產科超音波學雜誌」國際期刊,4月3日刊出。這項技術仍有限制,多胞胎、體重80公斤及周數小於10周較不適合。

 
聽神經瘤手術 電腦刀降風險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聯合報
腦瘤中的聽神經瘤患者約有5成以上,開刀後會導致顏面神經失調,奇美醫學中心表示,這幾年來使用電腦刀治療,66名病患中約有9成患者的腫瘤會獲得控制或變小,治療後也沒有發生顏面神經失調問題,且針對3公分以下腫瘤已有健保給付。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兼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表示,因聽神經鄰近顏面神經,且多半長在小腦與腦幹中間,傳統開顱手術後約有5成以上患者會有顏面神經失調狀況,最近幾年使用電腦刀放射治療成效不錯。

張進宏說,聽神經瘤是腦瘤的一種,生長緩慢,嚴重時會造成腦水腫,但病人多半在初期常以為是耳鳴或其他小毛病,直到過了3、4年,聽力越來越差後,才會到醫院檢查,他呼籲民眾若平常有單側耳鳴的狀況,就必須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7年前使用電腦刀治療聽神經瘤,不用開刀就能以高能量放射線立體定位治療腫瘤,66名病患中有9成以上病患腫瘤能獲得控制或變小,治療後也未發生顏面神經失調問題。

目前健保針對3公分以下腫瘤、且對腦幹及小腦無明顯壓迫的病人,可申請接受電腦刀治療,但對較大腫瘤或對腦幹已有明顯壓迫的病人,仍建議採傳統開顱手術。

 
複製技術新突破 有望治糖尿病
中央社/Upaper
科學家表示,他們透過複製技術,將帶有糖尿病女患者基因的胚胎幹細胞,轉換成能製造胰島素的β細胞,日後或許能治癒這名女子。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在製造可治療疾病的「個人化幹細胞」上,克服了重大障礙。不過生物倫理學家表示,這種新突破同時凸顯培植胚胎需要更好的規範。

主導研究的紐約幹細胞基金會表示:「我們在運用患者本身細胞來製造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又更進一步。」

基金會表示,研究團隊從糖尿病患的皮膚上採集細胞後,將細胞核移植至人體卵子來打造幹細胞,誘導幹細胞轉為β細胞。

若缺乏β細胞,人體就會缺少胰島素,並導致高血糖。

 
肺癌標靶藥「妥復克」納健保 月省4萬藥費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5月1日起,健保署核准肺癌標靶藥物「妥復克(Afatinib)」納入給付,這是健保給付的第三種肺癌標靶藥物,平均每位患者一個月可以省下藥費4萬元。

妥復克的第二、三期臨床試驗都在台灣進行,也是台灣首度領先歐美,於全球第一個核准的新藥。健保署核准藥價時,首度給予多15%的優惠,創下藥價給付先例。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台北榮總胸腔科主治醫師陳育民表示,肺癌從2007年連續連高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由於症狀不明顯,不少病人確診時屬中、晚期。一旦腫瘤變大或轉移,無法手術切除,必須依賴化療或標靶藥物。

陳育民表示,目前治療肺癌最常用的標靶藥物,包括「艾瑞沙(Iressa)」和「得舒緩(Tarceva)」,衛福部去年核准妥復克上市,這三種都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陳尚斌表示,妥復克在新藥研發階段,第二、三期臨床試驗都在台灣進行,由台大率領其他國家進行跨國臨床試驗,衛福部在去年五月即核准新藥上市,比起美國、歐洲都要早,也證實台灣臨床試驗品質獲得世界的肯定。

健保署核准「妥復克」納入給付的同時,基於鼓勵國際藥廠在台進行臨床試驗及進行藥物經濟學研究,決定核給比同類標靶用藥多15%的價格,每顆藥核價1438元,但限於無法開刀的晚期肺癌或出現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一年約520名患者適用,每個月可省下4萬元藥費。

 
唾液腺結石 進食臉就腫
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聯合報
20歲女大學生近年左邊下巴經常腫痛,每次進食後,就腫得像雞蛋一樣,就醫發現是分泌口水的頷下腺長了結石,堵住口水;經施行唾液腺內視鏡手術,成功解決不適,而且外觀看不到疤痕。

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表示,據統計,唾液腺結石患者,有明顯症狀者每10萬人有27到59人,無症狀患者更是每百人就有1人,許多民眾對此疏於注意。

馬偕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蘇晉輝表示,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曾在臉書自爆得了罕見怪病「唾液腺結石感染」,起初吃東西就腫大,喝流質就縮小成福州丸子;幸好打了抗生素,壓住病情,赴紐約出差時接受手術。

馬偕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國森表示,由於唾液腺管路非常細,只有0.2至0.3公分,一旦口水中有礦物質沈澱形成結晶物,或感染,就可能造成唾液腺阻塞。

蘇晉輝說,唾液腺結石與水分攝取不足、常吃油炸食物及紅肉;熬夜、壓力及過度疲勞導致口水成分改變,未維持口腔清潔等因素有關。

李國森說,唾液腺結石多半集中於頷下腺,約八至九成,此一腺體分泌的口水較濃稠,位置較易發生阻塞,其餘則發生在耳下腺,舌下腺結石則極少見。

蘇晉輝表示,這名女大生自行在外租屋,飲食不正常又少喝水,電腦斷層發現,有0.3和0.6公分結石兩顆,且近一個月病情加劇。

馬偕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表示,傳統治療較大的唾液腺結石,必須切除整個腺體,但唾液腺周遭有神經密布,手術過程若傷及顏面神經,術後可能出現臉歪嘴斜、舌頭麻痺等神經損傷,外觀也會留下疤痕。

馬偕年九月引進唾液腺內視鏡手術,以0.1到0.2公分直徑的內視鏡,循著唾液腺開口進入,利用鈥雷射擊破結石,並以矽膠製的唾液腺支架重建,讓患者恢復唾液腺分泌;但手術健保不給付,自費約需5萬元。

 
化療期間 可以吃肉嗎?
採訪整理/記者張嘉芳/聯合報
Q:聽說愛吃肉的人體質偏酸性,易遭蚊蟲叮咬、罹患癌症,所以治療期間不能吃肉?

A:目前無證據證明酸性體質的人容易感染或遭蚊蟲叮咬,所謂體質偏酸性或偏鹼性,科學上也沒有絕對的二分法。

通常化學實驗以酸鹼值(pH)7作為分隔,民眾可用試紙檢測溶液的pH值,若pH值等於7.4代表中性;pH值小於7.4為酸性;pH值大於7.4為鹼性。

抽血可測血液酸鹼度,一般人血液pH值為7.4,小於7.4是酸性體質,大於7.4為鹼性體質。不過,血液酸鹼值的微量變化無法用一般試紙檢驗,必須用精密儀器;但透過機器得到的酸鹼值,至今仍無證據證實與罹癌或感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現代醫學其實沒有所謂「酸性體質」或「鹼性體質」的區隔,血液、尿液等體液的酸鹼值,似乎也無關聯,血液酸鹼值通常穩定,不會出現劇烈變化。或許癌症病患因環境、發炎、免疫缺陷或飲食失衡,造成身體為酸性進而有癌症生成,但目前無法證實酸性與癌症的因果關係。

癌症患者在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期間,必須攝取足夠蛋白質以提供能量來源,避免白血球下降,導致免疫低下、增加感染機率。臨床觀察發現,癌症患者如果吃素,蛋白質攝取不足,確實較一般癌友較快出現血球降低現象,血球下降持續時間也較久。

建議癌症患者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包括肉類、雞蛋、牛奶、大豆等。若吃全素,最好多攝取黃豆、大豆、南瓜子、燕麥、杏仁、花椰菜等植物性蛋白質食物,以免血球下降,影響治療。

諮詢/三總腫瘤科主治醫師戴明燊

 
急診室暴力頻傳 北市議員批:軟硬體都不夠
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聯合報
醫院急診室暴力事件頻傳,市議員歐陽龍昨天質詢指出,醫院駐衛警和保全僅配備警棍、缺乏暴力防範訓練,院內保全系統不足、民眾輕易攜帶武器闖入;歐陽龍質疑,軟硬體設備不夠,如何避免醫院暴力重演?

聯合醫院總院長張聖原說,醫院駐衛警較保全人員有經驗,院方也盡量安排駐衛警留守急診室;不過,礙於法令規定,駐衛警的安全配備非常有限。歐陽龍追問,這樣一來如何保障護理人員的安全?

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急診暴力去年頻頻發生,衛生局也與警方合作,請員警不只在醫院門口巡邏,也進入急診室內部查看;林奇宏說,願檢討醫院保全人員的配備,將找法界人士研議。

歐陽龍舉例,聯合醫院8個院區的急診室駐衛警總共24名,雖然院方委外45名保全補強人力,但這些保全不一定留守急診室,有人顧大門口、有人巡邏、有人在大廳。

歐陽龍表示,病人進入醫院就是院方全權照顧、負責,急診應設立獨立診療區,僅醫師、病患停留;家屬想進入也得走隔離門,才不會「簾子拉開就能干擾護理人員」。

他說,醫院應特別要求保全公司,指派受過專業訓練的保全人員,身材、身高應考量在內,院方也該增加駐衛警的防身配備,如電擊棒、防暴噴霧器和警笛,要求衛生局6月底前提出改善報告。

 
健康焦點
 
上班好憂鬱? 小心「心靈過勞」
記者高宛瑜/新店報導/聯合報
上班族你心理生病了嗎?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賴育民說,現代人工時長,工作壓力大,不只身體會過勞,「心靈也會過勞」,根據調查,台灣上班族約兩成有「憂鬱情緒」,對工作失去熱誠、喪失目標感。

賴育民曾走訪企業,加上臨床上發現,組織支持度低、具睡眠困擾、缺乏運動和高壓力工作等特質者,是出現職場憂鬱的高危險群。企業主應正視這群「不快樂」員工的問題,以免讓憂鬱情緒影響企業的生產力、競爭力。

賴育民說,發現活動力變差、不願參與社交活動等,都可能有職場憂鬱情緒。患者常是擔任工作壓力大的職務,如主管、警察等,或排班、輪班的工作。

他建議,雇主排班最好符合人體生物時鐘運作,例如三班制,讓員工依序輪白天班、小夜班、大夜班。另職務內容變化性較大的員工,比起工作內容較無變化者,更易出現憂鬱。賴育民建議,企業可考量員工的特質來分配職務,或安排在職教育,提升員工職場技能和因應壓力的能力。

賴育民說,覺得工作壓力大時,規律的運動、向朋友傾吐苦水、諮商或聽音樂、看電影、按摩等,都可紓解壓力。

另外許多上班族下班後滑手機、平板電腦,賴也建議,改變這種「晚上上不了床,早上下不了床」的作息,有助於改善職場憂鬱情緒。

 
5歲以下童 上周近萬人染腸病毒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聯合報
腸病毒疫情持續加溫,上周全台五歲以下的就診病例就將近萬人,全台已有九十七個班級因腸病毒停課,本周將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

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腸病毒門診人次持續上升,上周五歲以下門診人次約九千七百餘人,去年同期只有八千四百人次,急診人次也上升至五百五十一人次,皆為今年以來新高,其中以南區、高屏區感染腸病毒的人數最多,所幸至今尚未有重症確定病例傳出。

劉定萍表示,目前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去年腸病毒高峰期為五月中旬,今年提早進入高峰期,還會持續二至三周,呼籲家長提高警覺。

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台已有九十七個班級因腸病毒停課,其中八十班為幼兒園,十二班為小學,兩班為托兒所及其他單位。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

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或帶至安親班。

另外,疾病管制署昨日公布本年度首件麻疹聚感染事件,為十八日確診的二十四歲男性自境外移入麻疹病毒,該名男子二到四月曾至菲律賓、中國大陸貴州等地工作及旅遊,九日發燒,十一日出現紅疹,同日自菲律賓搭機返台並就醫確診。

該名男子返台後曾到宜蘭參加友人生日派對,兩名女性友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現症狀,昨日確認為麻疹陽性。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該名男子感染的病毒基因和東南亞麻疹病毒同型,推估是在菲律賓被傳染。該名男子小時後曾接種麻疹疫苗,但疫苗的保護力會隨年經增長減退或喪失。

目前衛生單位持續列管七十二名接觸者,尚未發現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五月十六日。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