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蹄筋湯+泡腳-養肝益腎,補充膠原蛋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4/16 第22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專題報導 蹄筋湯+泡腳-養肝益腎,補充膠原蛋白
話健康.談養生 高血壓發病3大因素
兩性親子 教育孩子,你最欠缺的是什麼?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蹄筋湯+泡腳-養肝益腎,補充膠原蛋白
陳峙嘉

蹄筋湯+泡腳-養肝益腎,補充膠原蛋白
症狀:生長痛

  老偏方1-雞血藤蹄筋湯:準備雞血藤30克,豬蹄筋100克,調味料適量。將豬蹄筋泡軟,洗淨,切段;雞血藤用布包好,兩者加水同燉至爛熟後,去渣喝湯,每週2~3次,可養肝益腎,通絡止痛。

  老偏方2-熱水泡腳:每晚睡前,可用熱水泡腳,適當做腿部按摩,白天不要勉強孩子做太多運動,應充分休息。

  陳爺爺的孫子今年5歲,有一段時間,總在夜裡喊著「腿痛」,到了第2天早晨又全然忘記「疼痛」,一整天活蹦亂跳。這種情況持續好幾天,陳爺爺仔細看了看孩子的腿,不紅不腫,沒有任何異常,孩子到底為何常常喊「腿疼」?

  鄰居媽媽說可能是缺鈣,陳爺爺給孩子補充鈣劑1個月,情況依舊。老人家十分著急,心想是不是腿骨頭有毛病,急忙帶著孫子來看診。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認陳爺爺的孫子並無大礙,這是常見的「生長痛」在作祟。

  我請陳爺爺別擔心,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多見於3~12歲的兒童,男孩又多於女孩。

  生長痛的發生,多因孩子活動量相對較大,骨骼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所導致。生長痛是良性疼痛,並不需要特別藥物治療,待小孩長大一點,這種現象自然會消失。

  陳爺爺問需不需要補鈣,我告訴他,缺鈣的小孩確實更容易出現生長痛,但出現生長痛,卻不一定全是因為缺鈣,鈣質充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現生長痛,特別補充鈣片,對緩解生長痛沒有幫助。因為痛不在骨骼,而是軟組織疲勞。要補充什麼好呢?

  我告訴陳爺爺,應該讓孩子多吃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補充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在這方面,食補遠勝於藥補。

  我推薦陳爺爺一個食療偏方,作法如下:

  第一種:雞血藤蹄筋湯。準備雞血藤30克,豬蹄筋(其他動物蹄筋亦可)100克,調味料適量。將豬蹄筋泡軟,洗淨,切段;雞血藤用布包好,兩者加水同燉至爛熟後,去渣喝湯,每週2~3次,可養肝益腎,通絡止痛之效。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幼兒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致使腎精不足,寒邪侵襲所致,治療時,應以調補肝腎、散寒通絡為主。

  雞血藤性溫、味苦,歸心經、脾經,可活血舒筋、養血調經,主治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等。<本草綱目拾遺>中有記載:「活血,暖腰膝,已風癱。」藥理研究顯示,雞血藤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結的作用。

  豬蹄筋也有養血補肝、強筋骨的功效。豬蹄筋中富含膠原蛋白質和彈性蛋白,能增強細胞生理代謝,使皮膚富有韌性和彈性,延緩老化,強筋壯骨,對腰膝痠軟、身體瘦弱者有極佳的食療作用,多吃有利幼兒生長發育,緩解中老年人骨質疏鬆。

  我告訴陳爺爺,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的食物還有很多,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等,要多給孩子吃。

  豬蹄筋除搭配雞血藤外,還可與山藥搭配食用。

  取山藥250克,豬蹄筋100克,豬蹄筋切好、泡軟,加清水煮滾,再加山藥及調味料,小火燉熟。

  山藥是純天然的食材,具有補中益氣、補氣通脈的作用,可放心長期服用。除豬蹄筋外,雞血藤還可和雞蛋配合。

  取雞血藤10克,雞蛋1顆,白糖適量,將雞血藤布包,同雞蛋加清水煮熟後,去蛋殼,再煮片刻,加白糖調味,吃蛋喝湯。可養血、通絡、止痛。

  研究發現,維生素C有利合成膠原蛋白,有生長痛的小孩可多補充,如柑橘、柚子、韭菜、菠菜、青菜等食材。很多女性美容書裡,都會提到這一點,就是多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會幫助人體合成膠原蛋白,而膠原蛋白正是人體皮膚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種:熱水泡腳。每晚睡前,可用熱水泡腳,適當做腿部按摩,白天不要勉強孩子做太多運動,充分休息可緩解生長痛。

  陳爺爺按我的囑咐給孩子調養,按摩、食療雙管齊下,1個月後,腿痛不再頻繁發作。他再持續為孫子調養,2個月後,再也沒有發生夜間腿痛的情況。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5 寶寶小兒病一掃光》陳峙嘉◎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高血壓發病3大因素
何一成、武強

高血壓發病3大因素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高鹽飲食和過量飲酒,是高血壓發病的3大危險因素

★因素1-肥胖

  ●您的體重合乎標準嗎?

  如何進行體重的自我評估呢?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身高-105=標準體重。例如,某人身高170公分,標準體重大約65公斤左右。超過理想體重的10%為超重,超過20%為肥胖。

  較精確的計算方式是採用身體質量指數(BMI),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按照亞太地區表準,BMI值<23表示正常,23~25超重,≧25為肥胖。建議應每週測量一次身高和體重,評估體重的變化,以採取改善的措施。

  ●肥胖易引發慢性病

  超重者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體重正常者高出2~3倍;肥胖者高血壓罹患率是非肥胖者的3~6倍。而高血壓病患中,有一半左右是胖子,而肥胖者中幾乎一半患有高血壓。

  一項研究指出,體重每增加10公斤,收縮壓會升高2~3mmHg,舒張壓升高1~3mmHg。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1,5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9%;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增加3,5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將會增加50%以上。

  肥胖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皮下脂肪多的肥胖,一種是內臟脂肪多的肥胖。平日常說的啤酒肚或蘋果體型,是因為腹內脂肪堆積,肝臟、胰臟、大腸、小腸被大量脂肪所包住,這些脂肪會分泌毒素,使得新陳代謝紊亂,進而誘發糖尿病,導致血管硬化阻塞、高血壓等問題。

  ●重口味+少動=超重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飲食習慣不良。比如每天攝取的糖、澱粉、脂肪分量過多,而這些成分過量是容易引起肥胖的原因。速食和油炸食品的普及,也讓人忽略了正確飲食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因為現代都市便捷的交通,人們的運動量減少,另外,電腦的普遍使用,更促使人們習慣於久坐,使得肥胖現象日趨嚴重。

★因素2-高鹽飲食

  ●重口味飲食習慣

  我國傳統早餐中,習慣以稀飯配小菜,有些小菜含鹽量很高。例如一塊豆腐乳就含3~5克鹽,一小碟榨菜、醬菜、辣竹筍就含3~4克的鹽,光是這樣一頓早飯,就可能已經達到一天鹽分攝取量的上限(6克)。

  此外,有些人還有在料理中添加味精或雞湯塊的習慣,1克味精就含0.5克鹽,因此每日挑選三餐食材時,不可不慎。

  ●高鈉低鉀飲食導致高血壓

  一項研究指出,平均每日食鹽量每增加2克,收縮壓大約增加2mmHg,舒張壓增加1.2mmHg,也就是說,鈉鹽攝取越多,罹患高血壓的機率越高,每天攝取8克鹽,罹病率為10%;如果攝取16克鹽,則為20%。

  為何吃太多鹽容易導致血壓升高?當人體攝取大量的鈉鹽,進入血液後,腎對水的排出會減少,造成水在體內滯留,進而使血液量增加,鈉也會刺激血管壁收縮使血管阻力變大,於是導致血壓升高。

★因素3-酗酒

  酒對血壓的影響分為「急性效應」和「慢性效應」。急性效應指飲酒後數小時的影響,醫學研究顯示,小量飲酒後會使血管擴張,可暫時讓血壓降低,但心跳速度會加快,心臟搏出量增加,之後血壓可能反彈上升。

  慢性效應即飲酒數日後,會引發血壓上升,且飲酒量越多,血壓就會越高。少量地喝一些紅葡萄酒,有助於預防心臟血管阻塞;但是如果每日飲葡萄酒100毫升以上,或喝其他等量酒精的酒,長期下來將會對血壓有不良影響。

  一項研究指出,男性持續飲酒者比起不飲酒者,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40%。過度飲酒不但會引起高血壓,或使高血壓患者血壓更升高,還會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

~以上資料摘自《高血壓 就要這樣吃》何一成、武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教育孩子,你最欠缺的是什麼?
林格

教育孩子,你最欠缺的是什麼?
教孩子要是沉不住氣就麻煩了

  人在兒童時期的核心競爭力是力氣,誰的力氣大,誰就是勝利者;在學生時期的核心競爭力是成績,誰的成績好,誰就是勝利者;到中老年時期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格,人至極善,拼的是人格力量。

★要當教育家,就要沉得住氣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要成為真正的教育家,我認為關鍵是「沉得住氣」這四個字,這是目前老師和家長特別欠缺的核心能力。

  在這個轉型的時代,人心多是浮躁的,人們最缺乏的就是恆心和耐心。一個人能沉得住氣,自然就會在浮躁的人群中脫穎而出。人們最終要看的是你是否有堅持到底的耐性?你骨子裡是否有向上的精神?你未來打算做什麼?你是否經歷了艱苦?

  所謂「沉得住氣」,就是曾國籓創立的「五到」說:

  身到-要親身歷事,要做調查研究,要勇於實踐,不能只會紙上談兵。這個「身到」對於教育者來說,是較為重要的。從事教育,不管是教書還是教養,也需要有行動,走到學校裡去,走到課堂上去,走到國外去,看得多,領悟自然就會多。

  心到-對事情要用心揣摩、苦心剖析,力求透徹理解。對事物的理解只停留表面而不做深入的分析,如何掌握事實真相?思考教育當從生命發展的規律上去探究,掌握教育的本質規律,建立自己系統的、理性的思考。

  眼到-凡事要認真看、用心觀察。這點看起來很簡單,其實「眼到」的關鍵是「練眼」。曾國藩看人,一眼就能把人的長處缺點,及其前途發展斷個八九不離十。前面我講到要「閱人無數」,就是要求教育者要「放下分別」地去研究、觀察每個孩子,從每個孩子的身上找到學習和發展的共通性。

  手到-就是要勤寫。像是人的優缺點、事情的關鍵點,想到就隨手記錄,以免遺忘。曾國藩在這方面極為用心,他的日記就有很多種,有的用來反省自己一天的過錯,有的用來記錄讀書的心得,有的用來品評人物…等等。曾國藩從自我修身養性的功夫,到識人辦事的水準,再到詩文方面的成就,無不得益於這些筆記。

  口到-就是要善用其口。用筆和用口交談,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這一點對於教育者來說尤其重要。口說的關鍵就是-在合適的時間點說合適的話。說太多不對,該說時不說也不對;只有說得恰到好處,才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

★教孩子不能只憑一張嘴巴

  仔細看曾國藩的「五到」,無非就是腳踏實地、不厭其煩、不怕艱難。我個人的體會是,越是聰明的人越需要下笨功夫。教育專家唐曾磊在他的著作<愛學習、會學習>中提到我的某次學習經驗。他說:「林格老師曾經跟我分享過他準備高考時的讀書方法。那時候他學文科,曾經把歷史課本抄過七遍!他說,抄過七遍以後,他發現很多歷史上的細節題目都可以輕鬆答出來,而且可以做到對歷史知識系統的把握和運用。生活中有太多的聰明人沒有大成就,原因就在於沒有在知識上下笨功夫。能夠看透這點,並且能夠很下心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很多人認為聰明的人才會成功,其實恰恰相反!人們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聰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他們沒有找到自己價值體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老是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內心就會缺少全力以赴的動力。

  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很多人在累積的過程中,忍受不住煎熬而放棄了,剩下來的就是那些可以堅持到底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不是有小聰明的智叟,而是有決心下笨功夫的愚公!

  中國人有句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雖然也有諸多反例,但對孩子而言,它又揭示了一個不變的道理:父母的格局、情懷、理念,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發展。很多父母只靠一張嘴來教孩子,整天就是要求、規定、勸誡…,一味地苦口婆心地要孩子做這做那,但自己卻做不到他對孩子的要求:要孩子認真讀書,自己卻是在混日子;要孩子廣泛地學習,自己的腦袋卻早已停滯,也沒有接受新鮮事物;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卻老是面對著問題而束手無策。

~以上資料摘自《方法用對了,教孩子就不累》林格◎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青春期愛打扮怎麼辦?
孩子總有一段時間想要探索,想要對自己有所裝扮,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也是一種學習美感的過程,若家庭並未傳輸愛美與消費的品味,就將「愛打扮」視為成長過程吧!

當科技新貴踏進新聞媒體
亞馬遜老闆購買了華盛頓郵報、賈伯斯遺孀投資新類媒體 OZY,這些有錢的科技新貴,打著矽谷的勝利大旗,踏進了新聞媒體究竟想做什麼,難道是在電腦與網路之餘換個題目試試身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