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和大學同事接連現身7城市,為考生和家長解答疑義,他們拿著大陸國家教育部剛「出爐」還帶著熱氣的批文,中大(深圳)啟動首年招生計畫。徐揚生接受中新社專題,指出「我們是剛落土的種子,稍微發點芽。」他臉上看不到「破土而出」的喜悅,他自言每天如履薄冰,因為要呵護一株「在夾縫中產生的樹苗」。
僅招三百人 水準比照港中大
中大(深圳)以合作辦學模式落戶深圳龍崗。「你們能保證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與港中大一致、甚至更高嗎?」外界通常會這麼問。徐揚生一遍遍解釋,從教學模式、專業設置到教授及院長遴選,中大(深圳)的運作和學術評估由港中大主導。學校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理事長為港中大校長,合格畢業生將授予港中大學位。
今年,中大(深圳)面向大陸17個省市投放招生名額,預計收300人左右。「寧缺毋濫,」徐揚生直言,「要達到跟港中大一樣的水準,不光師資要一樣,學生的質量也要一樣。」
全額獎學金 鼓勵清寒生報考
一樣的還有學費—每學年大約9.5萬元人民幣。但徐揚生強調中大(深圳)絕非「貴族學校」,要聘請國際一流的教授,要保證高質量教學,不敢「偷工減料」。該校的經費來源包括學費、捐款和科研資助,其中學費是主要資金後盾。徐揚生指「我們的日子並不安逸,經濟上有很大壓力。」港中大100多棟建築都由社會人士捐建,相形之下,大陸社會辦學力量還很薄弱。
不過,為鼓勵學業優秀但家境貧寒的學生報考,中大(深圳)「事先張揚」,稱已徵集到捐款,三分之一乃至更多學生可獲得獎學金或助學金資助,包括四年學費和生活費的全額獎學金。
開專業課程 瞄準金融、生醫
徐揚生曾說,中大(深圳)開設的專業符合未來十幾、二十年珠三角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原來學校做了大量調研。徐揚生自己就搜集了大陸尤其是珠三角、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優質高校的專業,並做了對比研究。
「比如說,深圳要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至少3000名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再比如,在生物醫藥工程領域,深圳是中國第二重鎮;新能源、基因學領域也一樣…」徐揚生進一步指出,「我們在深圳辦學的初衷之一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
師資全球化 海歸華人是主力
師資方面,中大(深圳)正在全球進行招聘,其中院長或資深師資通過國際獵頭公司招攬。徐揚生稱,目前3位副校長已報到,第一年開設的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和經濟學3個專業的師資也已準備就緒,不少教授是長期在國外工作或在海外頂尖高校取得博士學位的華人。
中大(深圳)如何打動這些海外人才?徐揚生一語道破,第一,他們真的想為國家教育事業做點事;第二,他們希望有與國際接軌的研究教學環境;第三,待遇不能比海外差,這些人才不是衝著錢來,但留住他們需要錢。
實際上,徐揚生就是位「海歸」。他出生於浙江,青少年時期趕上文革,1977年恢復高考那年考上大學,後赴美國留學繼而工作,1997年香港回歸前到港中大任教。這位下鄉插隊時的小學代課老師,如今成為科學家、院士、校長,始終心懷教育。
「有人說,中國近代前100年的歷史就是海歸如何帶動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過程,我同意,那後面100年呢?如果還是這樣,我為中國感到悲哀,」徐揚生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培養引領者,而不是跟隨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