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庭昱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勞工意識高漲,卻又是台商最重要的生產基地,投資中國金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全球最高,中國的變化,不但牽動台灣經濟命脈,也和1533家上市櫃公司連在一起,這些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變化、盈虧真相,述說了台商的際遇和困境,也指出未來的趨勢與方向。 賺錢的不到半數 投資增多 回收減少 根據2013年財報,在1533家上市櫃公司中,高達1170家、占比76%企業轉投資中國,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公司中,只有不到一半、49%公司(576家)賺錢,去年共賺進2365億元;另外43%企業(533家)賠錢,虧損557億元,整體呈現大賺小賠的現象,認列的淨利益為1808億元。 再看投資成本,上市櫃公司砸下真金白銀,從台灣匯至中國投資的總額不斷增加,一一年1.27兆元、一二年1.42兆元、一三年1.68兆元,這只是投資的本金,還不包含當地獲利再增資的部分。 投資增加,獲利卻不如人意,中國製造業微利化、產能過剩的問題,正具體地反映在上市櫃公司的數字上,去年認列自中國轉投資的獲利1808億元,雖然比一二年的1755億元成長,但仍未超越一一年的1838億元,利潤率愈來愈低,頗為符合中國成本高漲、出口疲弱的現實。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中國過去是台商的工廠,但是近年力推製造國產化,反而變成台商的對手,過去在石化、鋼鐵業已經看到中國業者取代台灣進口,這一波輪到資訊電子業,從外銷訂單可以看到,最弱是面板業,原本從台灣進口的,被中國取代,「中國的政策就是希望出口、進口平衡,不再追求出口成長」。 如果單純計算中國投資報酬率(認列淨損益/匯出本金),從一一年以來數字分別是14.47%、12.35%、10.76%,報酬率逐年下滑,微利化趨勢一點也沒有改變,利潤低的背後,當然是風險增加,抵抗金融、經濟、政治風險的能力下降,值得投資人警惕。 當然,財報上的「轉投資大陸損益」,也暗藏玄機,《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作者羅澤鈺會計師表示,投資人閱讀時先看轉投資明細,如果對造投資架構很複雜,損益數字的真實性就得打折,尤其轉投資大陸的公司,持股比率都不高,財報的風險就提高。 台灣第一大製造業鴻海,歷年來共匯出九五四億元投資中國,居龍頭地位,遠超過第二名南亞的367億元,第三名統一的319億元。但鴻海去年認列大陸獲利313億元,卻較前年568億元大減45%,正反映生產成本高漲的問題,其變化足為製造業者指標(詳另文)。 製造業的利潤率下降,但多年來經營的規模,卻成為財務操作的沃土,電子代工業者憑著雄厚的資金,進行財務操作,在人民幣升值、中國高利差的掩護下,用金融操作利潤彌補製造業的微利,從每股稅後純益(EPS)是看不出來的,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民幣匯率已經從升值到區間盤整,中國的高利差也反映金融風險,第一季的財報已經可看出匯兌及利息收入減少,金融操作風險也在上升中。 「台灣上市櫃公司1500多家,在中國總共投資了4600家公司,台商有8成的投資在中國,所以只要分析中國經濟,就可以分析上市櫃公司的獲利」,從事兩岸投資銀行業務多年,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指出兩岸金脈的高度關聯。 製造業微利化、金融操作風險上升,是台商投資中國的「雙重夾擊」,從投資金額的變化,可以看出台商的轉變。一一年,是上市櫃公司認列中國獲利的高峰期,也是台商加碼投資中國的顛峰,根據投審會的統計資料,一一年核准投資中國為131億美元(約3930億元台幣),達到歷史新高,其後陸續衰退,到了一三年僅剩87億美元(2610億元台幣),新增投資額二年內大減了3成多,當然存在結構性改變。 台商遭雙重夾擊 製造業微利、金融風險上升 從新增投資來看,金融業從管制到鬆綁,「新金牛」積極進軍中國,永豐金、國泰金、中信金近2年各匯了100億、97億、77億元,未來還會持續增加,但獲利際遇各不相同,例如國泰金去得最早,但去年還在賠錢,最賺錢的金融業者反而是第一金,可見面對新市場,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金融業躊躇滿志,製造業卻步履蹣跚。一○年,鴻海集團的富士康,發生10多起跳樓事件,揭開中國勞工加薪的序幕,從此工資年年上漲17%只是基本,還包括各種福利、環保支出,台商開始意識到經營環境不利,當初因為成本低而投資,如今工資漲、五險一金要繳、環保規定嚴格,「所有當初台商去投資的理由都消失了」,20年前就勤跑兩岸的金融業者說,現在大型製造業不是贏在誰的中國投資多、產能大,而是要觀察誰能夠分散中國風險,心態趨於保守。 今年四月,寶成集團下的裕元,員工為爭取福利,串聯發動大規模罷工,寶成有可能要一次提列數十億元的社保及住房公積金,「早年來中國投資,大家都是取得地方政府的『紅頭文件』(指政府發出、蓋印的文件),書記、鎮長講了算,現在都沒用了」,許多台商第一反應都是「中國政府說話不算話」。 「在中國,官員對你說沒關係就是有關係,完全沒關係就是很有關係」,九○年代赴上海投資大樓、熟悉中國政商語言的台商,很傳神地點出中國地方政府心態,論法律,拿地方政府(省、縣)文件都沒有用,要中央(國務院)的規定才有效,「鄉下地方官員是要錢不要命,隨便跟你亂蓋」。…詳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