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茶葉+萵苣葉+蛋衣-快速止血有妙方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你和孩子之間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跟【李崇建•親子QA電子報】一起面對親子問題,歡迎家長、老師提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5/14 第22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專題報導 茶葉+萵苣葉+蛋衣-快速止血有妙方
話健康.談養生 好的用餐習慣,健康加分 2
兩性親子 哪種方式最能引起學習興趣?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茶葉+萵苣葉+蛋衣-快速止血有妙方
陳峙嘉

茶葉+萵苣葉+蛋衣-快速止血有妙方
症狀:擦傷、割傷

  老偏方1-茶包:受傷出血後,取泡過的茶葉(忌用隔夜茶葉)研碎,或用茶包敷在傷口上,可迅速止血。

  老偏方2-萵苣葉:取乾淨的萵苣葉敷在傷口,具有止血、鎮痛效果。

  老偏方3-蛋衣:割傷時,取蛋殼上的蛋衣敷貼在傷口,能快速止血,癒合傷口。

  小孩在玩耍、運動時,難免出現意外擦傷、割傷,這時家長首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止血和消毒傷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採用消毒棉花棒或棉球按壓傷口止血,待止血後,再進行傷口的清潔消毒。如果傷口較大,按壓一時無法止血的話,也可採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止血。

  週休二日我去探望一位朋友,他又是泡茶,又是洗水果的,非常熱情。朋友的女兒今年小四,見有客人來,非常懂事地切洗水果,她在切一顆大柳丁的時候,不小心切到手掌。

  我看傷口不小,很快就開始冒血,連忙讓她把手掌舉起來,又拿衛生紙按住傷口。

  朋友去拿藥,卻發現家裡的刀傷藥剛好用完,於是準備出門購買。這時我看小女孩血還是沒止住,我讓朋友先別急,看看用茶葉能不能止血。

  第一種:茶包。先自行按住傷口,繼續把手掌舉起,然後從茶杯裡拿出泡過的茶葉,研碎後,敷在傷口上。

  茶葉敷了幾分鐘後,傷口果然止血,再敷上幾分鐘,然後用清水清洗傷口,塗上紅藥水。

  這個方法是以前一位老前輩教我的,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能使蛋白質凝固,泡過後的茶葉能大量釋放出鞣酸,有助於保護皮膚黏膜,減少血漿滲出,進而發揮收斂止血的作用。

  朋友說沒想到茶葉還有這個用處,以後泡過的茶葉,不能急著丟掉。我告訴他,茶葉一旦泡的時間太長,例如隔夜茶葉,會滋生很多細菌和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這也是為什麼老人家常說隔夜茶「有毒」的原因,是不能用來止血的。

  除了茶葉止血這個偏方,生活中還有一些管用的小方法,對於一般的擦傷、割傷具有止血止痛的效果。

  第二種:萵苣葉。取乾淨的萵苣葉敷在傷口,具有止血、鎮痛效果。

  第三種:蛋衣。割傷時,取蛋殼上的蛋衣敷貼在傷口,能快速止血,癒合傷口。

  如果造成流血的傷口較大、出血量較多,或傷到動脈血管時,則應馬上按壓或紥緊,進行冰敷,將受傷的肢體抬高過心臟的位置,並盡快送醫救治。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5 寶寶小兒病一掃光》陳峙嘉◎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好的用餐習慣,健康加分 2
何一成、武強

好的用餐習慣,健康加分 2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為了生存,人不能不吃飯;但如何吃飯,也是大有學問的。養成正確的用餐習慣,對健康及血壓大有益處。

★節制飲食,改善血壓

  節制飲食不僅能減輕胃腸負擔,而且由於人體有時處於飢餓狀態,自律神經、內分泌和心臟血管系統,會受到良性刺激,從而啟動人體的調節功能,使機能均衡穩定,神經系統趨向平衡,有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

  ●1.定時定量

  吃飯有規律,按時用餐、每餐的量固定,能使胃腸規律地蠕動和休息,消化酵素能規律地運作,使胃腸道功能保持良好狀態,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也較能保持平穩的血壓。

  ●2.少量多餐

  每餐少吃點:每餐進食量少,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會比較低,身體分泌的胰島素就少,身體就不易囤積脂肪。

  每天可加餐:在少吃的基礎上,可以增加每日用餐次數,例如每天早、午、晚三餐外,可於兩餐之間添加健康小食品,如水果、高纖餅乾等。

  控制總熱量:不論吃多少餐,總熱量不應超過一日三餐的總量。

★降壓王道:養成用餐好習慣,減輕腸胃負擔

  ●1.口味淡

  不要刻意偏重哪一種味道,建議口味清淡些,對健康好處多多。

  ●2.以溫食為主

  「胃喜暖而惡寒」,建議用餐以溫食為主,減少生冷食,太冷的食物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並刺激自律神經、分泌壓力荷爾蒙,導致血壓上升。

  ●3.少吃過硬食物

  堅硬的食物、纖維過於粗糙的食物,容易造成胃黏膜的刺激,使自律神經緊張,血壓因此上升,尤其對年紀大或胃不好的人,更容易造成問題,烹煮可使食物軟化。

  ●4.適量飲食

  人體需要的營養雖然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如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會使胃腸過度膨脹,導致血壓上升。

  ●5.細嚼慢嚥

  細嚼慢嚥可將食物磨碎成小塊,並與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嚥,而且唾液含有酵素,可初步分解澱粉。同時,咀嚼還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為食物的進一步消化,提供有利的條件。如果吃飯狼吞虎嚥,會增加胃腸的負擔。

  ●6.飯前喝湯

  有一句俗話:「飯前喝湯,勝似藥方。」從醫學觀點來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有其好處。因為人在感覺飢餓時,口腔、食道、胃的黏膜通常比較乾燥,此時如果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容易發生胃脹氣或消化不良。

  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是先潤滑消化道,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使消化腺分泌足夠的消化液,為進食做好準備。飯前喝湯,有益於腸胃對食物消化吸收,對胃保護有好處,也不會因進食不順而升高血壓。

  ●7.飯後1~2小時吃水果

  米飯、麵食、肉食等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的食物,需要在胃內停留一段時間,經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胃部,進入小腸。水果的糖分在胃中無明顯消化,要進入小腸才開始被分解吸收。

  ●8.邊吃飯邊聊天

  有些人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一些研究指出,吃飯時如果能輕鬆邊吃邊聊天,能使一起進餐者交流感情、放鬆情緒,愉快的用餐氣氛使腸胃正常地消化食物,促進消化液正常分泌,還可促使自律神經平衡,使血壓不易升高。

  ●9.輕鬆坐著吃飯

  哪種用餐姿勢最好?有研究指出,站著或坐著都好,蹲著不好。因為蹲著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循環回心臟的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腸胃的血液供應。不過,吃飯時大都採用坐姿,主要是因為站著吃雖然腹部最不會受到壓迫,但是腿部肌肉會累,手端著碗也很累,而坐姿最能感到輕鬆自在。

~以上資料摘自《高血壓 就要這樣吃》何一成、武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哪種方式最能引起學習興趣?
林格

哪種方式最能引起學習興趣?
讓孩子親身經歷與體驗最有效

  很多知識和道理都是「知難行易」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現在的孩子在學習上,可以說是「知」難「行」也難,甚至「知」與「行」之間已經產生很大的脫節。

★啟動自動學習的熱情

  中國實施一種校外教學的「體驗教育」,不僅展現了「親身體驗」對孩子成長的重大影響,而且也實現了「知」「行」合一的學習效果。每個孩子在實際體驗過程中,會有許多不同於知識的認知和親身感受,這是任何教育都無法取代的。相對於其他教育形式,體驗教育更符合兒童個性發展的需要,因為它是以活動性、遊戲性和可操作性,施教於無形,更容易激起孩子參與的熱情。

  在校外教學的體驗過程中,孩子一直是自己情感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主人。他們主動參與,自己動手動腦,在思想和身體融合過程中,讓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啟發。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有領悟力

  人為什麼要「悟」呢?因為「迷」;「迷」者要開竅不是靠別人,而是靠自己用心、用自己的心。

  要是自己無法用心領悟,無法自覺自悟,那怎麼辦?就要藉由他人的引導、啟發,這就是教育的真義。啟發式的覺悟是分階段的。因此,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一次塞給孩子過多的東西,只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應該讓孩子從簡單處學起,放慢速度,讓孩子學懂、學會,有成就感,對學習產生信心。嚐到信心的甜頭後,孩子就會自學,自學就能自覺而後自悟了。

★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要達到領悟或覺悟的境界是需要時間和步驟的,那是階段性的。教育者要有足夠的耐心,秘訣就是「三分教,七分等」。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得到卻做不到呢?因為沒有完成開發領悟力的完整階段。解決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能力自我培養的問題。培養孩子領悟力的方法很多,這裡介紹一個經典模式:

  第一階段:讀萬卷書。就是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獲得足夠的知識與資訊,並把資訊進行區分、分類、整理,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

  第二階段:行萬里路。通過實踐、體驗、接觸,在豐富閱歷的基礎上,獲得理性的認識與歸納。

  第三階段:閱人無數。大量接觸不同的人,從不同的人身上找到相通之處,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第四階段:跟隨成功者的腳步。模仿與跟隨是培養領悟力的一種捷徑,是一種自我訓練,從訓練中獲得領悟的確切理解。

  第五階段:高人指點。經由高人的啟發與指點,使開發領悟力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方式。中國所有智慧的高度全部都集中到「啟發」這兩字上。

★想得到也做得到,才是真正的「能力」

  教育就是培養能力。這裡指的「能力」是一種教育術語。在教育中,能力是和知識並列的概念。我們常說:「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知識,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能力。」這就是「能力」一詞最典型的說法。

  「想得到,也做得到」這句話,為「能力」這個詞下了一個最真實的定義。如果想到了但做不到,看起來好像只差那麼一點點,實際上是相差甚遠。

  能力是努力運用條件、實現結果的可能性。結果是目的,知識是條件,能力是手段。能力的形成是漸進的、讓人感覺不到的,就像我們學騎腳踏車,不會的時候覺得很難,要摔很多次;一旦上路了,形成了能力,就覺得那是很自然的,連自己都不知道怎樣學會的。

~以上資料摘自《方法用對了,教孩子就不累》林格◎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小孩不講理,爸媽聰明拆招
父母不自覺的遷就,爺奶的過度寵愛, 當心成為小孩驕縱個性的引線!當情況已變得難以收拾,父母要怎麼做,才能讓沸騰的情緒降溫,找到解決之道?透過專家解析,破解你的教養盲點。

水陸兩棲孔雀花-雙色野鳶尾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旁的棚架區裡最近來了一群嬌客,一朵朵嬌豔如彩蝶的「雙色野鳶尾」花朵每天漸次的開放,宛如大地最美麗的使者,為人們帶來幸福的訊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