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領導層正集聚北戴河海濱,經濟界部份人士,翹盼那「北戴河會議」會對經濟下半場有所議論,作出新決策。但經濟事務應不是北戴河的重點,或者說為了議北戴河的政治重點,經濟大局事前已經敲定。其實中國經濟大局,常議常新,絕對不會缺乏話題,現在可議的,有「三新」之說,即「新常態」、「新目標」、「新調控」。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最近中共中央機關報,更是連續四天在頭版刊文講「新常態」。人民日報如此大談「新常態」,容易理解,因為那是習近平提的,而且有「兩提新常態」之說。包括5月在河南考察時首提,以及7月底的座談會上再提。
對習近平的「新常態」,有鋪天蓋地的解說,其實習近平的意思,就是別解說。他的意思太明白了,就三個字,叫「平常心」。以平常心去看經濟,就是「新常態」。更進一步說,就是別那麼重增長,而應該講質量,圖創新。
所以說,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就是一種保持平常心的基本態度,別對經濟增長那麼狂熱了,也別對經濟下調那麼大驚小怪了。當然,也別用要命的意識形態和急人的專業術語,把人弄得莫衷一是了。
如果中國經濟真的有了「新常態」,那一定得對經濟發展,有點新目標才是。過去中國經濟發展,基本上是實施「目標管理」的,定下一大堆目標,然後全力發動。所以目標中,經濟增長指標也即GDP,是首要目標。而「新常態」就是要你別太重GDP,那「新目標」應該是什麼呢?
一點不誇張地說,從江朱到胡溫,辦了好事也犯了大錯,其大錯之一,就是為了推高經濟增長,不惜代價,包括國家的長遠利益、人民切身福祉。看看今天中國的天、中國的水、中國的食品,就明白這個道理。習近平的經濟「新常態」,基本要義,是執政黨工作重點要逐漸轉變,從重視GDP增長變為注重增長的質量。
也有人提出,在經濟學意義上,「新目標」也具體點。中國央行研究局的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上次在座談會上「面聖」,講到刺激經濟雖可實現短期繁榮,但會導致資產泡沫、通膨、壞帳和經濟大起大落。最近他進一步提出,宏觀調控指標應過渡到「保持均衡失業率」,也即保持穩定的勞動力市場。這是「新目標」的新提法之一,相信討論會繼續。
當「新常態」作為主流觀點可以討論,「新目標」作為新熱點可以爭論,「新調控」則只能在具體實施中,不斷完善。
中國經濟的主導權,現在有了新的模式,即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直接掌握最後決策權,影響經濟發展的大方向。這跟前兩任中共總書記,是有所不同的,這從「新常態」討論,就可明白。而李克強作為國務院總理,主要扮演宏觀調控操盤手的角色。
李克強的宏觀調控,有很多說法,比如「限」字當頭,以上下限空間來調控;有「微」字當頭,如「微調」、「微刺激」之類;現在最新的叫「定向」,整個宏觀調控「定向」的,具體調控手段也是定向的,如「定向寬鬆」、「定向降準」之類。
可以預期的是,今年餘下的日子,中國經濟的「新調控」,都是「定向」而發,或者說將有李克強式的退半步、進一步特色,那調控退下來的半步,是求調結構和推改革能進上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