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大陸的外商日子不太好過。去年以來,大陸官方陸續對大型跨國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諸如韓國三星、LG,美國高通、微軟,以及眾多外資汽車廠商都被列為調查對象。大陸官方祭「反壟斷」大旗以立威,外商只能自求多福。
在大陸的外國商會抱怨,「反壟斷」對外企不公平,懷疑大陸官方想借此打壓外商,有走向「經濟民族主義」之嫌。大陸官方則以數據強勢反駁稱,截至2014年8月底,對外資企業的反壟斷調查只有33家,占查處企業的10%。然而,這一數據仍是「不透明」,無法杜絕悠悠之口。
大陸官方反壟斷執法是否「針對性執法」,即針對外資企業或民營企業,從反壟斷法頒布以來就一直存在。
近幾年,大陸商務部反壟斷局每回公布執法情況時,都會被問到同樣問題,官方的回答千篇一律是「沒有歧視」。當然,外界的質疑,也從未平息過。
為何在歐美通行、作為維護自由市場經濟的「反壟斷」,到了中國大陸卻「淮橘為枳」,被懷疑是保護大陸民族企業的手段。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大陸長期以來的「官老大」作風,加上自由裁量權過大,以及資訊的不公開與不透明。
雖然,大陸「反壟斷法」也給予被調查者享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救濟手段,但在大陸官方的強大威壓下,幾乎沒有企業敢提出異議。
很多大陸律師甚至會直接告訴被調查企業趕快寫「認錯悔過書」,以求減輕處罰,如果反抗,將會罰得更重。
知名案例之一就是日立公司,因主動自首並提供重要證據,被發改委赦免處罰。
更重要的是,在大陸現行體制下,反壟斷機構對上強勢的央企「大咖」時,只能「靠邊站」。
五年來,大陸官方唯一公開的一起針對央企的反壟斷案件,是2011年發改委反壟斷局發起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反壟斷案。
然而,這起反壟斷案卻遭到被調查者的強勢反擊,也令這個案件至今尚未結案。正因如此,更讓外企和民企感到不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