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金控透過多次整併成為金融業轉型、升級的指標企業之一,董事長蔡明忠表示,金控打亞洲盃必須先整併,公、民機構併效益最高;未來兩岸金融機構也有機會整併,產生的「混血」機構可以去打世界盃。以下為蔡明忠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的對談紀要:
黃日燦問:台灣產業需要轉型升級嗎?
蔡明忠答:台灣金融業需要轉型升級,尤其是相較於大陸,現在很多產業在兩地是競爭多於互補,但我們還常常沾沾自喜地說,大陸的保險法、證交法都是抄我們的嘛!其實大陸很多方面已經走在台灣之前,並與國際接軌。
大陸金融業過去這十年變得特別厲害。以互聯網為例,不久前跟一位大陸金融業領導人聊天時,我說到台灣的互聯網金融很發達,每個銀行都以互聯網服務客戶,所有服務都是彈指之間可達。
這位朋友聽完後說,「我懂了!但台灣應該叫金融互聯網,不是互聯網金融。」言下之意是,台灣把銀行實體搬到網路,只能稱為「金融互聯網」,大陸才是「互聯網金融」,像阿里巴巴的餘額寶、支付寶都是前所未有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富邦剛併購富邦華一銀行,我常常跟北富銀的人說,應該多去看看人家現在怎麼做。例如,線上軟體開發,在台灣很難找到一、兩家可以為你客製化的軟體公司,在大陸的選擇卻有很多。
因此要呼籲主管機關,對創新要開放一點。當然,現在已經可以看到金管會有很多很好的措施,例如線上投保。
產業升級之道有二,除創新外,就是併購。
併購效益各有不同,例如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合併,就是著重在規模擴大,併購港基銀行則是有互補性,可藉此跨出台灣;併購ING安泰人壽則是兼而有之,既擴大規模又有互補性。
問:2000年時,花旗集團以7.5億美元入股富邦銀行、證券、人壽、產險與投信各15%股權,是當年全亞洲最大的金融入股案。現在回頭看,當初這個案子對富邦帶來了哪些利益?
答:做買賣如果只有一方贏,不會是好的買賣。買賣要雙方都好。花旗從中獲得投資收益,而我們最大的收穫是過去一直要建構的金融百貨理念,是被全世界最大金融集團所認同的。
很可惜,後來花旗發展策略改變。如果15年前我們真的幫花旗去發展亞洲保險業務,現在不會困守在台灣。目前金管會希望我們去打亞洲盃,但很多亞洲國家都已有准入障礙,進軍不易。
問:花旗入股對富邦體質的影響?
答:對體質幫忙很大。以前沒做過這麼大的國際入股案,光是簽署的文件就有一個人高。
談判過程中,花旗是由法律遵循部門負責,而富邦這邊很多事是我跟二董(蔡明興)親自處理,當時才看到人家為什麼稱為institution(機構)。第一次與一流機構交手,覺得有為者亦若是,給我們很大的刺激。因而這幾年,我們一直希望將富邦institutionalize(機構化)。從家族企業變成機構化,是一種轉型。不只金融業,台灣很多產業都面臨接棒問題,因此機構化對台灣企業轉型也非常有必要。
問: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要打亞洲盃,必須先在香港有一番作為。富邦在香港已經有了基地,未來將如何運用?
答:富邦的目標一直是成為「亞洲一流金融機構」,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的「亞洲盃」理念契合。我們去了香港,才知道我們離世界有多遠。要去打亞洲盃要有一定規模,但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金融企業規模太小。
為什麼金融業需要轉型、整併?日前與某位亞洲國家退休基金主管交談時,他說「無法想像台灣還有40幾家銀行」。新加坡現在只剩三家銀行,馬來西亞從30幾家整併到十家,都是因為有政府在強勢主導。
我覺得台灣很可惜,早幾年完全由政府主導公股行庫時,如果能做到公有民營制度,就會超越星展銀行(DBS),而且不需五家公股行庫合併,二家合併就超過DBS。
金融升級 借重大陸巨人肩膀
問:很多大型國際聯貸案會來找台灣資金,但台灣金融業只是參貸,等於拿錢給人賺利差,卻沒賺到手續費,是否非常可惜?
答:現在大陸國企或大型民企也會找上台灣的銀行,因為台灣的資金便宜。過去台灣靠產品出口,未來可轉型為資本或資金出口的國家。如何善用此點,值得主管機關思考。
境外基金在台灣賣了新台幣3.3兆元,台灣太自由了,外國基金公司到台灣只要登記就可以,甚至連一個人都不必聘僱。我們起碼可以要求他們必須在台灣設機構,不設就不給生意做,或要求必須與本地投顧、投信業者成立合資代理機構。
台灣想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卻一直有不同想法,從籌資中心到資產管理中心,舉棋不定。如何利用台灣民間充沛的儲蓄,讓金融業可以轉型升級,也是主管機關可以思考的問題。
問:富邦未來三、五年如何布局?
答:如果說要拉一個巨人來幫忙轉型升級,我想不只富邦,包括台灣整個金融同業,都會覺得大陸是最可能的巨人。
現在大陸的銀行跟90年代台灣的銀行一樣,每家銀行都長得一樣;但台灣開放新銀行後,最大效益就是讓銀行服務品質提升,這也是台灣金融業到大陸最大的優勢。
我對富邦華一充滿很大期待,預計明年可拿到零售人民幣業務執照,未來每年至少可開二家分行。但大陸市場太大了,有時看得到、吃不到;我們沒想要將零售業務推到全大陸,我們會先從區域著手,比如說從上海開始。
富邦財險目前是在二級戰區,還沒到上海等一級戰區,但我相信富邦細膩服務,到上海去時,差異化的效應會更大。我很期待如果明年富邦華一拿到人民幣零售業務,可以把台灣味的服務帶到大陸去。
專業掛帥 降低家族經營色彩
問:台灣金融產業創新如何更好?
答:過去富邦金控成立時便提出金控有3C(Capital-efficiency資本效率、Cost savings 成本節省、Crossselling 跨售)效益,目前最可惜的是資本配置效率不彰。過去富邦曾花了很大力氣才將產險減資上繳金控,但主管機關對減資的保守態度,並無法將效益發揮到淋漓盡致。而3C中很重要的跨售效益,也因個資法等法規的修改而一再限縮,目前3C只剩「成本節省」。
第一個C也可解釋為currency,將金控股票變成整合的貨幣、利用金控股票作為併購的籌碼讓產業升級。如果當時我們沒成立金控,也就沒法去併台北銀行、ING安泰人壽,關鍵就在運用一個市值比較大的金控公司股票去推動併購。雖然原來設想的3C沒有充分實現,但以金控帶動併購而言,富邦算是發揮得相當不錯。
問:以目前各家金控大股東的持股比率來看,金融產業要脫離家族色彩,只要再併一次、二次就達到了,說起來距離也不遠了?
答:很多金控須再進一步整併,才可能降低家族的色彩。尤其是要打亞洲盃,像樣的金控一定要併一併,才能擴大規模。
就事論事,公民併可預期的綜效最高,但在目前政經環境下,很難避免政治干擾的爭議。譬如說,富邦與台北銀行的合併效益有目共賭,以台北市政府歷年收到的股利,再加上北富銀現在的股價水位,台北市政府作為股東可說是大贏家。
問:如何看打亞洲盃的機會?
答:我們要去打亞洲盃,人才、技術已經不輸人。經過外商進入的洗禮,台灣的銀行、保險、證券業人才專業程度均在各行業名列前茅。不管是透過民營金控的去家族化,或公營金控民營化,我覺得我們是有機會的。
很多台灣銀行的香港分行都做得很好。依我的觀察,香港向來是國際金融中心,但現在比較轉型為替大陸的經濟服務、成為其與國際接軌窗口。
現在很多台資銀行去了新加坡,台北富邦銀行也在申請分行。我覺得新加坡也是打亞洲盃的一個重要據點,這是東協國家的金融運籌中心。要打亞洲盃,是需要到這兩個金融中心伸展手腳。
問:兩岸金融業能進一步整併嗎?
答:一定的。現在台灣還有政治的疑慮,如果兩岸敵意降低、對台灣前途更有共識,那時可能是兩岸聯手去打世界盃了,可以由大陸與台灣的混血機構帶頭,剛開始的模式可能是交叉持股,最終可能就是合併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