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原物料成本下滑,減少通貨膨脹壓力,但是另一方面,通貨緊縮的陰影卻籠罩著美國、歐洲、中國。
上周國際油價持續大幅滑落,布蘭特原油周線下跌4.49%,每桶原油86.16美元,西德州原油周線下跌3.58%,每桶原油82.75美元,雙雙跌至2012年六月以來新低。
而國內採用浮動油價標準計算的中油和台塑也創下連續七周調降汽油價格紀錄,每公升調降金額達0.9元!調降後的九二無鉛汽油價格也創下四年來新低,九五和九八汽油則創下三十二個月新低。
舉例來說,若是從九月一日第一次降價計算,民眾到加油站加油平均每公升累計調降2.7元,一個半月降幅達8%,光是每次加油一千八百元的汽車,就可以節省一四四元的油費,堪稱是五年來最有感的降幅也不為過。
低油價反映全球需求下滑
元大寶來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指出,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下滑主因為原油供給過剩,同時需求面持續積弱不振,以致原油供需呈現大幅盈餘。
具體而言,由於美國積極開發頁岩油,美國原油自產量持續增加,且優於市場預期,而地緣政治風險趨緩,利比亞、伊拉克原油產量也大幅回升,供給充足;同時,需求面疲弱,目前正處於傳統原油需求淡季。
根據日前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資料顯示,美國原油總庫存量大幅回升,加以全球經濟表現不如預期,繼國際貨幣基金(IMF)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後,日前國際能源總署(IEA)又大幅下修今、明兩年原油消費量預測,導致原油期貨價格下跌。
另外,前周油價大幅下滑也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態度有關,市場投資人預期油價下跌恐導致OPEC下調原油產量以支撐油價,所以部分空頭力道有獲利了結的跡象,但是在OPEC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皆表示可接受目前油價,甚至更低的價位後,國際油價跌勢再起,上周西德州原油價格每桶甚至一度跌破八十美元大關。
油價下跌將影響總體經濟,減緩通膨,表面上看起來是件好事,但其實是象徵著全球成長減緩、景氣不好。
對台灣而言,國際油價下跌代表全球總體經濟轉變,能否讓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海暴後的亞洲及歐洲重新找回經濟榮景,讓人格外關注。此外,油價下跌也隱含中國經濟發展減速,中東國家、俄羅斯和俄羅斯急著求現金的現象,在在都是觀察金融市場的重要指標。
匯豐(HSBC)駐香港經濟學家諾依曼(Frederic Neumann)認為,油價下跌對亞洲來說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油價下跌有可能反映全球需求下滑的局面,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也為許多亞洲經濟體提供了一點緩衝。
低油價後的通貨緊縮壓力
花旗銀行認為,全球因原物料、汽油等物資成本下滑而釋出的資金達一.一兆美元,對景氣的刺激效果好比新一輪的量化寬鬆(QE)。不過,與傳統QE創造人為通膨不一樣的是,油價下滑卻可能帶來全面性通縮效果。
另外,油價對於天然氣、銅、鋼鐵、農產品等其他原物料也有連動壓抑效應,因為無論是採礦或耕作均會用到能源,只是密集程度有所不同。當然,油價變便宜對石油進口國應是一大利多,除有助於降低經常帳赤字外,還可支援國內經濟成長。
油價下跌壓抑物價上漲,減緩通膨壓力,全球主要經濟體九月的物價指數呈現收窄甚至是負成長,就是最佳例證。十月十五日公布的中國九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年成長降低至1.6%,是近五年新低;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連續三十一個月負成長。
無獨有偶的,之前公布最新CPI的多個國家也顯示通膨正在減緩,英國九月CPI僅1.2%,是2009年九月以來新低;法國和義大利CPI更呈現負成長,加劇市場對於中國以至全球有可能陷入通縮的憂慮。
外電指出,反映上游通膨的PPI,中國九月份較去年同期下跌1.8%,第三十一個月負成長;美國則是下跌0.1%,為去年八月以來首度下降,除非美國恢復強勁消費力抵消油價跌幅,否則美國九月通膨率肯定也會放緩。換言之,美國、歐洲及中國都將面對通縮壓力。
黃蔭基:油價下跌利多於弊
不過,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認為,油價下跌正面影響多於負面,使通膨和緩,物價也會緩漲,反而能促進民眾消費力增加,企業自然能夠獲利。
美國開發頁岩油,掀起一波「低價能源革命」,而這影響是正面的,就像是回到1991年至2000年的新經濟(科技經濟)時代,當時經濟發展是高成長率(Y)、低物價(P)、低失業率(U),而今低價能源掀起的第三波革命,有可能將全球景氣往上帶。
黃蔭基表示,雖然通膨和緩的延伸就是通縮的疑慮難以排除,甚至在未來都會一直被提起,但觀察全球景氣,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全球2014年至2015年的CPI指數,預估由3.3%上揚至3.8%;美國則預估為2.2%上揚至3.1%。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740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