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昨(16)日召開院士會議後記者會,就跨業國家型計畫、人才、創新、新創政策拋出四大建言,呼籲政府在台灣企業轉型創新基礎上,要以最快速度擬定強勢政策,攜手工研院與業界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工研院院士會議由全體工研院院士組成,每年召開一次,針對科技、產經議題交流討論,拋出對國家產業發展方針建言,今年探討主題為「台灣產業結構轉型的策略與作法」。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工研院積極推動新創事業,三年多來已新創成立30家公司。
他建議,產業大老可以擔任新創公司的Mentor(導師),多多扶植新創公司。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大型企業轉型升級,需要「換腦袋」與「聘僱新人才」,是歷史上少見與較不可能的事情;但產業的轉型升級則是可能。
張忠謀指出,產業轉型升級是透過產生新的小公司、讓許多人創業,在未來十年當中,假如有上萬個新公司成立,就算其中僅有500家公司成功,這些數以千萬計的新創公司誕生將助台灣轉型,工研院正是協助催生新公司的重要推手。
智融集團董事長暨宏�創辦人施振榮總結院士發言表示,台灣產業要轉型升級要「改變腦袋」,這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鼓勵新創公司的創新機制,來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施振榮透露,昨天會議期間意見包含:一、跨業國家型計畫,應有跨部會思維,例如科技經濟等部會攜手推動。
二、越界主導產學研配合。有別過去學研合作,現在應該是產業來主導,落實轉型跨領域,例如台灣醫療產業與資通訊(ICT)產業如何合作,以及在智慧車與車聯網、電動車等領域的新計畫。
三、台灣特殊環境以智財權催生新的商業模式。畢竟台廠市場主要在國外,台灣占比不到百分之一,應有透過智財權整案輸出的思維;四、高感性的高科技方向,最重要在關鍵的核心能心,人才培育需要打造新的舞台訓練新的能力。
施振榮指出,大家都有共識,要給年輕人舞台,建構新的舞台來培育青年核心能力,才能讓產業順利轉型升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