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遲三年,太陽能發電成本將壓低接近歐美電費;未來四十年裡,這個產業更有機會壯大為目前的三十倍,更被張忠謀、李焜耀、王雪紅、葉國一、鄭崇華等大老闆視為下一個大成長機會,更少不了投資人賺錢的好機會。 日本九級大地震震碎了數千人的家園,也震出了一九八六年車諾比事件後、最嚴重的核災,福島核電廠周遭已有數十人遭輻射感染。後續爆炸傳聞不時傳出,引爆德、法、義、澳洲等地反核人士示威,要求各國政府檢討核能政策。然而,核能是目前單位成本最低的發電來源,一旦全球興建中的上百座核電廠停擺,未來的能源動力又該從哪裡來?而台灣,能在這當中找到怎樣的商機? 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來說,這個答案可能就是太陽能! 截稿前夕,榮化轉投資的福聚太陽能、大同集團的綠能、及台積電轉投資的茂迪共同簽署「協議書」,將在臺灣合資十億元、成立多晶矽晶圓公司,達到多晶矽材料、太陽能晶圓與太陽能電池垂直整合之綜效。加上日前中美晶與昇陽科的交叉持股計畫,太陽能產業動能十足、話題不斷,整個產業前景宛如旭日東昇。 三十倍的市場成長 兩位數的毛利率 如果把台灣太陽能現況比喻為一場戲,如今站在舞台上的,全是重量級要角:全球前兩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與聯電、全球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電、全球前四大面板廠之一的友達、老牌石化公司台聚與家電公司大同等等,這與十餘年前台灣太陽能由中小企業發端的景況,已全然不同。 十年來,太陽能產業出現了三大質變,吸引大集團搶進:未來三年市場將爆發成長、供應鏈群聚效益顯現、資本市場報酬豐厚。更重要的是,當資訊產品進入保三%、保五%的微利時代後,太陽能電池一五%、矽晶圓二○%的毛利率看來更為誘人。 此外,太陽能仍是倍速成長的新興產業。二○○七年台灣太陽能產值五三五億元,去年已衝高到一千九百億元,而太陽能占全球總發電量還不到一%,以二○五○年主要國家目標一五%來算,暗示著至少三十倍的市場成長。投資一元的設備,一年就能創造四倍產值;塑化業投資一元,卻只產出二元不到,這讓台塑出身的昇陽科董事長劉康信直呼:「太好賺了!」 而太陽能最為人詬病的特性:重度依賴政府補助政策,也可望在一四年前消失。技術的推進,將使太陽能發電成本降到與市電價格一般,屆時裝設太陽能電池的誘因,不再是政府補助,而是更便宜的電價。 這個稱為「市電平價」的趨勢,將從現行電價較高的歐美地區開始,逐步擴散到亞洲。新日光副總沈維鈞認為,尤其當太陽能發電成本比市電便宜二至三成時,「需求將是爆炸性的!」 這個黃金交叉何時來?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押注明年,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精算成本結構後,認為最快後年,昇陽科沒言明時間點,但對明年需求期望甚深。台灣四大電池廠也全力擴產,新日光將達一.八GW(十億瓦)、昱晶與茂迪都是一.五GW、昇陽科也有一GW;不過才三年前,當時日本夏普四○○MW(百萬瓦)已是全球之冠。 大家卯足勁擴產的背後,預期的是太陽能發電成本下滑、直到低於現有電價二至三成,不過屆時毛利率可不會有如今的高水準,電池廠可能降至一成、矽晶圓廠可能也只略高於一五%。 以前只要買設備、就附贈良率九成以上的整廠設備輸出(turnkey),工廠潔淨度要求不高,不論是員工餐廳、倉庫都能改造成太陽能廠,半導體、營建、資源回收業者全都能做太陽能。但現在拚的是良率九九%以上、轉換率一八%以上,靠技術底子一較高下,競爭態勢轉變,未來生產效率與成本結構將決定絕對獲利能否成長。(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68期《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368期 其他專欄目錄: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日本核能浩劫,到底多嚴重? 核電工業第二春生變 蘇貞昌三十年政治歷練,捨我其誰? 「認真考慮的不只資格賽,是總決賽」 賴清德:我現在只想求生存! 新官上任三把火,賺到名聲,賠到建設? 圍剿房市!馬政府這次玩真的? 央行、財政部、金管會聯手出擊內幕 部落客理財六堂課》 艾克斯的黃金波段操作心法:終極泡沫黃金還能投資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