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環渤海與長三角經濟圈的京滬高鐵預計6月20日載客試運,這條從提議到建成歷時21年的高速鐵路,將大幅縮短搭車時間,有利上海、濟南等城市扶搖直上,還會讓大陸北方男人變體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系主任芮明杰表示,京滬高鐵的短期效應為人員出行更方便、流動性增強。中長期效應包括產業投資與移轉,城市經濟帶一體化與同城化,還會對南北文化融合起大作用。
他說,龍應台寫的《啊!上海男人》會做家事是真的,上海家庭普遍強調分工,太太如果帶小孩,先生就買菜、燒飯,很多北方男子到上海後,從大男人主義變成「優秀的上海男人」,家務都做得不錯,料將成為京滬高鐵的一大貢獻。
上海火車站的列車時刻表顯示,上海到北京目前搭火車最快要九小時54分,京滬高鐵通車後,最快四小時48分就可抵達,省了一半以上時間。
芮明杰說,大陸高鐵發展速度快,到去年有9,000多公里,今年將增至1.3萬公里,已是全球最大高鐵網,加上城際地鐵、西部大量地鐵正如火如荼興建,對同城化與產業移轉帶來巨大影響。
京滬線本月試運
山東經濟板塊崛起
同城化效應方面,上海本身是港口城市,技術、商業、文化理念、城市管理水平均領先其他城市,料將發揮磁吸效應,吸引更多高階人才進駐。北京、天津的人力與私募股權基金等資本,也會往下釋放。
這些將有利上海打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京滬間的城市經濟一體化,也會讓目前較不發達,以濟南為核心的山東省中部地區經濟板塊興起。濟南雖是山東省會,發展向來遜於青島、煙台等沿海城市。
京滬開通後,境內有多家大專學校、本身是勞動力大省的山東,尤其是濟南、淄博、棗莊、濟寧、濰坊、泰安、德州等八個高鐵沿線城市,有機會在電子、建築製造、設備製造、農產品加工等利基行業進駐下,開創山東經濟新榮景。
人才匯流可能推升居住成本,進而牽動人力「反流」。芮明杰說,上海一方面吸引高階人才進駐,但不堪生活成本高昂的其他人,可能在通勤便利下,搬往蘇州、昆山、太倉、湖州等二、三線城市。
養老需求也將出現反流潮。芮明杰說,上海是老齡社會,養老成本高,高鐵開通下,老人可到青山綠水的二、三線城市鍛練身體、呼吸新鮮空氣,生小病時就地有人照料,生大病時,再搭高鐵回上海看病。
勞動力移動方便
加速產業區域分工
高鐵、火車、地鐵等網網串連,也會讓勞力密集或低附加價值的企業,沿著鐵路線往大陸內地遷移。
「這對大陸來講重要,現在的地區產業分工體系基本上雷同,因為相對封閉,你搞什麼我也搞什麼。」瑞明杰說,當有些東西被打開,交通、市場打開後,企業在生產要素比較利益下,會互相流動,進而形成不同地區間更明確的產業分工,有利大陸未來經濟發展。
大陸高鐵規畫
1.建設1.3萬公里
2.四縱四橫鐵路及三個城際快速系統
3.車速目標每小時達200公里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