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已使太陽能面板原料多晶矽的價格持續下挫,但包括南韓OCI和中國保利協鑫能源控股在內的亞洲多晶矽大廠,仍計劃今年要將產能擴大一倍,和美國Hemlock半導體及德國Wacker Chemie等全球巨擘搶奪市占。OCI和保利協鑫都說要擴產拼經濟規模,兩家公司總產能將由每年4.8萬公噸提高至8.8萬公噸。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預估,全球多晶矽需求的增長速度不到產能成長幅度的三分之一,多晶矽現貨價格第二季已重挫32%。
亞洲多晶矽大廠布局增產的腳步,比歐美競爭同業快。彭博訪調亞洲以外四家全球大廠-Hemlock、Wacker、美商休斯電子材料(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和挪威再生能源公司(Renewable Energy),今年計劃的擴產幅度平均僅19%。
多晶矽是製造太陽能面板的主要原料,基於客戶對低價多晶矽的需求日益增加,亞洲廠希望能從全球大廠的手中搶下市占率。
穆迪公司(Moody's)資深分析師朴根佑說:「他們想比競爭對手成長得更快,長期才能贏。」
他指出,如果有足夠的流動性,價格下滑也無礙獲利表現。
現今情勢很像過去幾年間,亞洲太陽能電池和面板製造商大舉投資並削價競爭,結果是晶澳太陽能控股公司領軍的中國業者在2010年首次搶下全球太陽能電池面板的逾半市占率。
部分歐洲多晶矽供應商已受重創。截至6月底止,德國太陽能巨擘Solarworld集團的股價與2007年11月的高峰價位相比,跌幅深達80%。
新能源財經估計,中國今年在多晶矽市場的占有率將提升至42%,高於2010年的39%。
太陽能級多晶矽的價格6月跌至每公斤53.4美元,是逾六年來最低,遠不如3月時的78.9美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