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智認為,台灣具有開發文創產業的條件,但配套措施不足,科技業應該扮演火車頭角色。他個人身先士卒,結合宏�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等科技業大老,創立「台灣文創一號」基金。「台灣文創一號」基金已醞釀不少計畫,盼能打造台灣人自有的「女神卡卡」,甚至引伸至科技業,創造台灣的「比爾蓋茲」。他認為,全球大環境變化快,台灣的「成功方程式」也要改變,必須擺脫過往「模仿歐美求成功」的模式,要靠跨平台、跨領域整合,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以文創業為例,若能結合兩岸資源,創造「台灣叫好、大陸叫座」的賣點,就能成功。
宣明智在台灣科技業發展初期,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攜手打造聯電成為台灣第一家晶圓代工公司,近年來逐漸將經營重心從科技業轉至創投事業,希望能為台灣文創產業打造新局。近年來宣明智鮮少接受媒體專訪,此次暢談文創、科技業發展趨勢,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科技業發展看似進入瓶頸,如何看下一波趨勢?
答:過去歐、美人民所得、生活水平遠優於台灣,台灣只要跟著歐美的腳步走,就能得到「成功的捷徑」。但隨著台灣發展到一個層次,與歐美的差異縮小,且歐美大環境日益惡化,過往「照著做」的模式已不可行。
換句話說,台灣不能再被過往的思維所侷限,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我認為,要由科技業帶頭,創造「讓人跟進」的新產業成功模式,就像過去聯電在台灣領先切入半導體IC領域,做出一番成績之後,後進著源源不絕,如此不僅能確保產業持續蓬勃發展,更能讓人才在台灣扎根,把餅做大。
跨領域、跨平台的產業,是台灣下一個契機。在蘋果發表iPhone之前,我曾提出結合軟、硬體資源的智慧手持裝置,是下一個明星產品,可惜台灣動得太慢,讓蘋果捷足先登。時至今日,台灣要找新舞台,我認為文創產業潛力大。
問:台灣有發展文創產業的利基嗎?
答:文創是個需要金錢堆積的產業,自古以來,有名的藝術家都要靠皇室或財團支援,才可能延續創作。對台灣來說,內需市場太小,但商業媒體太多、每家業者都不易盈利,大環境似乎不利文創產業發展。
不過,台灣的多元化發展,例如自由的輿論、強調個人色彩的另類、甚至逆類的青少年文化,甚至到處都是「達人」,以及聞名國際的小吃等,都是支撐文創發展的重要元素,若能找到跨領域、跨平台的力量協助,潛力無窮。
我和施振榮等科技業朋友,創立「台灣文創一號」基金,就是希望能成為文創產業跨平台發展的推手,希望能藉由過往我們在科技業的管理、全球化行銷經驗,給台灣文創產業一些新動能,做出成績,讓更多後起之秀有意加入。
問:「台灣文創一號」基金現在有何規劃?
答:「台灣文創一號」基金有很多想法在醞釀,透過科技與文創人的激盪,最近在拍一部叫「愛情、麵包、魂」的電影,內容不涉及政治、意識型態,就是很單純的藝文創作。
文創產業最重要的是「人」,我們在找人才也非常積極,也有創新的合約模式,要讓好人才上門。例如正構思與適當的人才簽訂為期七年的合約,合約期間內由我們給予金錢等各方面的協助,這個人要想辦法在七年內得到市場的認同,七年後,所有一切成就都屬於他個人,我們不再插手過問。換句話說,這個人七年內要闖出一番成績,終極目標是,透過台灣的文創人才,打進大陸市場,向全球發聲。
團體作戰 搶時效
問:你怎麼看台灣未來的「成功方程式」?
答:除了前面提及,要打破「跟在歐美屁股後面走」的模式,走出「創新」之路,也要開始認知「團體作戰」的重要,同時要「搶時效」,一旦掌握先機,要靠「瀑布式」的傳遞方式,不再侷限於點、線、面的三度空間,快速傳布。
台灣以中小企業起家,擅長打游擊戰,但面臨大環境快速變遷,要想辦法築起屬於自己的堡壘。一味跟著別人的後面走,但沒有體認到整個競爭環境的改變,終究會落到「人家起飛、我們掉入懸崖」的窘境,DRAM、面板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台灣已不是昔日吳下阿蒙,現在已經有自己「造山、築城堡」的能力。先找對的行業,融入創新的構想,再找資金、人才、團隊來配套,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新風貌,我想這應該是台灣未來的成功方程式所在。
歐美危機 是轉機
問:如何看歐債、美債對台灣衝擊?
答:雖然國際環境動盪,台灣難免受到波及,但我是永遠的「多頭擁護者」,我相信央行總裁彭淮南等官員的專業,不至於讓整體局勢失控,且台灣過往的基礎打得好,不用太擔心。
房市、股市反映未來趨勢,對短期投資客來講,這波大環境變動,難免會受到傷害,但長期投資還是要看實體業績,若投資報酬率仍高於定存等投資方式,股市、房市仍將是好的投資選擇。
全球金融環境變動,對台灣也未必是壞事,就如同賽車遇到彎道時,才有機會超車搶先,這就要看誰方向盤握得穩,就能勝出。
問:電子業本季「旺季不旺」成定局,你怎麼看?
答:蘋果iPhone、iPad問世,為電子業帶來新的遊戲規則,全球業界普遍「降PC量、衝平板或智慧手機」,這意味產業模式需要一段時間調整。
電子業進入淘汰賽
PC是很成熟的產業,過往電子業高度仰賴,比重相對較高,面對這一波電子業新遊戲規則,既有業者勢必要在短時間內快速降低PC相關庫存,意味「由高水位往下跳」,整體感覺起來,波動就會比較大。
換言之,過去如果PC的比重是100,現在降到70,這中間的落差,是「完全地消失」。相較之下,智慧行動裝置是從零開始,慢慢爬升,這期間還面臨廠商不確定性,不願意多拉庫存,在PC急降、新應用緩升之下,還需要一點時間磨合,短期電子業不按既有淡旺季模式走,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認為,電子業走到現在這一步,是過往每個人都太高估自己、低估別人,短期內電子業動盪難免,可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來形容,這也是一波自然淘汰賽。
閱報祕書/文創一號
「台灣文創一號」基金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發起,2010年9月9日成立,集結12位台灣科技業大老共同投資,要協助台灣文創業進軍大陸和全球華人市場,強調聰明賺錢(Pay smart),找出成功公式,打造文創業的宏�、聯電。
參與「台灣文創一號」基金的科技業大老,包括智融集團董事長暨宏�創辦人施振榮、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飛宏科技董事長林中民等,TPK宸鴻董事長江朝瑞也有意投入。
「台灣文創一號」基金第一階段募資目標為3.5億元,已向12位科技大老募得2.9億元,國發基金也將投入1.5億元,超過目標。投入事業以電影為主軸,延伸至電視劇、舞台劇等影視產業,並將投資具有潛力的製作公司、電腦動畫公司、院線業者,以及國內外文創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版權投資等。 (何易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