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康泡沫破裂,讓曾被捧在投資人手掌心上的明星科技分析師一度銷聲匿跡。如今華爾街出現新一批明星科技分析師,這些人火紅的程度與賺錢的能力,和他們所追蹤的社群網站股票相比毫不遜色。熟悉金融界生態的人指出,今年「薪情」最好的分析師有三。第一個是今年初被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以約200萬美元挖角的安穆斯(Douglas Anmuth),他原先在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alay's)的薪水為130萬美元。
第二個是高盛(Goldman Sachs)以近300萬美元重金禮聘來的貝里妮(Heather Bellini)。第三個是婉拒摩根大通近300萬美元高薪,選擇留在花旗集團(Citigroup)的馬哈尼(Mark Mahaney)。
華爾街內部有人開始擔心,這是不是另一個網路狂熱即將失控的跡象,尤其科技股在最近這波金融市場動盪中傷勢不輕,讓人不免懷疑分析師是不是犯了老毛病,建議投資人在錯的時機進場買股。
這些年來歷經達康泡沫化、金融海嘯等事件,券商為迎合特定企業做出偏頗研究報告的醜陋真相早被揭穿;即便有過去的慘痛教訓,在2008-09年的金融危機後還是少有分析師會給股票「賣出」的評等。以今年來道瓊工業指數表現最差成份股之一的美國銀行為例,只有38位追蹤的分析師建議投資人脫手。
自從2003年美國各大銀行與調查研究醜聞的證管會(SEC)達成指標性的和解,達康泡沫兩大天王葛魯曼(Jack Grubman )和布羅傑(Henry Blodget)被勒令不得再當分析師後,銀行已開始改變研究部門運作的方式。
為避免利益衝突,銀行不能用投銀業務的收益資助分析師研究;分析師薪酬的依據改為年資、經驗、報告品質和市場對服務需求,不再看他們協助達成的交易。
不過,沒有投資銀行撐腰,分析師的薪酬也一落千丈,2001年平均高達145 萬美元,到2005年不到80萬美元,如今可能約莫70萬美元,雖然這等高薪一般人還是望塵莫及。
正當大家以為分析師的高薪光環消失,社群網站崛起的新題材,卻再度為科技分析師提供大好機會。今年初LinkedIn以每股45美元掛牌上市,股價隨即衝上122.91美元,本益比超過所有美國非金融公司。該股19日收盤價為79.03美元,根據六位追蹤該股分析師的最新看法,兩人建議買進、三人建議持有,只有一人建議賣出。
另一方面,雖然2003年的和解條件限制分析師加薪的方式,透過「跳槽」還是能大幅提高薪水。
某個程度上,分析師就像他們追蹤的股票:有流行和過氣的分別,而且常被市場傳言左右。追蹤熱門產業的分析師多半獲得最多注目,例如石油、礦業、資訊科技和新興經濟體,其中又以網路分析師最紅,陣容也最龐大;今日華爾街有362名網路分析師,雖然仍少於達康榮景時的616名。
不少科技分析師靠追捧網路公司而崛起,諷刺的是,網路反過頭來限制這些人的聲望和影響力。分析師已不再是投資人唯一的參考,人們可以上網參考部落格,取得數據,或和其他投資人的觀點相比較。而且經過前幾次教訓後,投資人對分析師的信任感也下降。
好消息是,新一代的分析師做預測時,似乎比前輩保守些。摩根大通負責承辦LinkedIn上市的業務,該公司重金禮聘的分析師安穆斯,6月底給了LinkedIn一篇好評說LinkedIn的模式「同時破壞線上與非線上人力招募市場」;當時LinkedIn股價為76美元,安穆斯給的目標價是85美元。
不過,當LinkedIn股價在7月18日突破100美元,安穆斯的評比從「加碼」調降為「中立」。至於投資人聽從他的建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