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肚痛送醫 嚇!吐出4顆膽結石

udn健康報e報
【重南參柒電子報】以不同議題切入介紹書籍,並揭探書背後的故事,讓你藉由閱讀,開拓自己的心靈與生命。 【Mr.6•網路趨勢報】集結Mr.6精彩的部落格內容,快訂閱【Mr.6•網路趨勢報】,讓你不錯過任何Mr.6的精彩文章!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9/08 第333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醫藥新知 肚痛送醫 嚇!吐出4顆膽結石
LDCT篩檢 肺癌發現早
防蛀牙 台大醫師研發釋氟貼片
她們「捨身」助人 當大體老師
器捐大愛 3人重生訴心路
健康焦點 智慧型輪椅 讓銀髮族樂活
署南醫新化分院 驟減15個門診
保健優概念 7年級2胖媽 半年共甩肉35kg
社交燃燒脂肪 比運動更能減肥
懶人運動/動手動腳 總比變啤酒肚好

  醫藥新知
肚痛送醫 嚇!吐出4顆膽結石
記者陳永順/嘉義縣報導/聯合報
六十五歲蘇姓婦人日前因腹絞痛送醫,竟從嘴巴吐出四顆膽結石,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婦人的小腸與胃連接處卡了一顆四乘三公分的大結石,連夜開刀取出,撿回一命。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說,膽結石在婦人體內經過胃、食道及口腔約長六十公分「旅行」後吐出來,十分罕見;口吐結石,也成為婦人救命關鍵,若再晚一點發現,可能致命。

蘇姓婦人有膽結石病症,一個月前肚子絞痛,到醫院掛急診,醫師在她吐出的膽汁中,發現有四顆直徑一點五公分、重約十公克結石。

尹文耀研判這些吐出來的小結石,應是膽結石掉落十二指腸後,造成小腸阻塞腹痛原因。透過影像檢查,下腹部果然有明顯陰影,緊急手術取出卡在小腸中的大結石,約四乘三公分大、重約四十公克。蘇婦在小腸暢通後,十天後出院。

尹文耀說,病人膽囊的結石可能比較堅硬,長期壓迫腸壁,導致發炎、壞死,在膽囊與腸間形成一個瘻管通道,就像一條捷徑,大結石掉落十二指腸後,小結石也跟著掉落,大結石阻塞十二指腸或小腸前端,病人才罕見吐出小結石。


LDCT篩檢 肺癌發現早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肺癌是國內癌症死亡排行榜第一名,去年8千多人死於肺癌,新增一萬多起病例。醫師表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建議老菸槍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定期追蹤檢查。

「聽到自己有肺癌,整個人天昏地暗,覺得天要塌了。」52歲鄭先生,多年前做健康檢查,透過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意外發現,左胸有1.5公分黑影,後來被診斷為肺腺癌,開刀切除,術後至今近四年,癌症未復發。

新光醫院胸腔外科醫師謝義山表示,5年來已為7千多民眾進行LDCT肺癌篩檢,結果發現62例惡性腫瘤,其中59例屬於原發性肺癌,癌症發現率0.88%,八成是早期肺癌。

美國國家癌症中心耗費200億美金,將5萬名肺癌高危險族群分組,一組做傳統X光檢查,另一組做低劑量CT,結果LDCT的肺癌發現率1%,X光檢查僅0.1%。追蹤發現,LDCT可降低肺癌死亡率20%,並增加整體存活率7%。

「肺癌細胞生長快,侵犯性較其他癌症高。」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說。

雖然LDCT對於早期肺癌的敏感度高於傳統X光檢查,0.5公分以下腫瘤也無所遁形,但台北榮總胸腔內科醫師陳育民表示,電腦斷層太敏感,黑影不見得是惡性腫瘤,也可能是良性腫瘤、纖維瘤或疤痕組織,開刀或持續追蹤,恐造成不必要的醫療浪費。

陳育民強調,除非腫瘤大於0.7公分,患者本身抽菸或有肺癌家族史,才建議進一步檢查或開刀治療。若非高危險族群,且腫瘤小於0.5公分者,半年或一年回診追蹤即可。


防蛀牙 台大醫師研發釋氟貼片
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聯合報
防蛀牙,用貼的?台灣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李伯訓發明「釋氟貼片」,實驗室初步證實有預防初期齲齒的效果,已完成安全評估,目前正在申請專利,但尚未進行人體試驗。

李伯訓也是台大醫院牙醫部主治醫師,他指出,目前最普遍的防蛀牙方式是使用含氟牙膏,但效果有限,還有就是氟膠及含氟漱口水,但需要牙醫師製作個人用的「氟托」,套上牙齒才能使用,所費不貲,幼兒牙齒塗氟,一般收費5百至1千元。

為了未來方便民眾購買,目前非處方的含氟產品,依規定含氟量不能超過1500ppm,李伯訓研發的釋氟貼片含氟量雖低,但可與牙齒長時間接觸,使低濃度的氟透過琺瑯質滲進牙齒。

李伯訓指出,研究團隊利用拔下來的牙齒做實驗,發現貼附30分鐘就有能預防齲齒,並能增進初期齲齒再礦化,避免蛀牙繼續擴大。不過,該發明還沒有進入人體實驗,李伯訓說,目前正在找廠商合作、希望能做技術轉移,同時也已經提出美國及台灣的專利申請。


她們「捨身」助人 當大體老師
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14歲的軒祺,捨身捐贈遺體,實現了當醫學生老師的夢想;住在美國的慧如,忍著乳癌轉移疼痛,搭機返台繳出人生最後一張「成績單」,兩人突破年齡與地域限制,志願捐贈遺體,成為教育醫學生的無語良師。

「我才14歲,對社會還沒有貢獻,若醫不好,我想捐遺體…」《以身相許:無語良師的生命教育》一書作者、慈濟月刊撰述葉文鶯說,14歲本應青春無敵,但軒祺5年前被診斷出罹患惡性卵巢瘤,夢想行醫與當老師的她,透過媽媽表達想捐遺體的心願,讓生命發光。

葉文鶯表示,慈濟大學規定,未滿16歲者,不能捐贈遺體,但考量軒祺生理發育都已成熟,且有捨身助人善心,破例讓她成為校內最年輕的「大體老師」。

同樣大愛情操,也在林慧如身上展露無遺。慧如的丈夫朱台柏,昨以大體捐贈者家屬身分,抒發對妻子的心疼與驕傲。他說,妻子身為慈濟海外義診醫師,年初時乳癌擴散腦部,得知慈大規定「人在國外不得捐遺體」,硬是忍著病痛從美國搭機返台,落葉歸根,捐出遺體。

陪伴妻子辛苦飛行20小時的朱台柏,坦言直到現在,才稍微放下太太辭世的失落。看著擔任牙醫多年的妻子,從懸壺濟世到捨身助人,「我為她感到驕傲」。

慈濟大學副校長曾國藩表示,慈濟從1995年推廣遺體捐贈至今,體系內簽署志願捐贈者全台已破3萬人,國內志願捐贈或已成功捐贈遺體者,九成來自慈濟。

目前慈濟醫學院使用或轉捐贈使用的747名大體老師中,女性逾六成。葉文鶯觀察,東方女性雖不習慣暴露身體,但志願遺體捐贈者,高達7成為慈濟志工,不少人在證嚴法師「人對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概念倡導下,接受死亡後成為大體老師。

曾國藩說,未罹患法定傳染病,去世時身體沒有未癒合的大傷口,年紀與遺體狀態經評估適合者,就可成為大體老師。扣除來自慈濟的志願捐贈或已捐贈遺體者,不少醫學院的大體老師仍不足,呼籲民眾散播大愛,為社會培養更多良醫。


器捐大愛 3人重生訴心路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高雄榮總昨天上午舉行「讓愛99感動100」器官捐贈感恩音樂會,三位受贈者上台發表從罹病到重獲新生的心路歷程,捐贈者家屬、也是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的吳英萊,更和另兩名家屬含淚獻花感謝受贈者,因為捐出可用器官,也讓他們逝去的親人生命,得以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吳英萊表示,15年前她39歲的大哥意外過世,全家緊急召開家庭會議決定捐出大體,「要讓家人的眼淚,換來其他人的歡笑」。一念之間的決定,幫助了17個命在旦夕的病患,甚至兩度有受贈者上門致謝。

投入推動器官捐贈長達6年的吳英萊說,國人對於死後要留全屍的觀念仍根深柢固,許多捐贈者家屬更得面對外界質疑眼光。吳英萊說,正因太難接受親人早逝的事實,捐出器官反而是讓親人以另一種形式活下去。當她望著受贈者陌生臉龐,竟沒來由地感動落淚,因為大哥的生命,的確已被延續下去了。

受贈者藍先生說,自己有糖尿病家族史,因為工作須輪班、應酬、抽菸喝酒,39歲就因腎臟病變,面臨洗腎命運。接受腎臟移植成功,藍先生恍如重獲新生,如今他作息、飲食正常,也認真運動,去年簽署器官捐贈卡,他說,要好好保養身體器官,留給下一個需要的人。

高雄榮總指出,目前國內7千多人等待器官移植,每年只有2百多人捐贈器官,比例懸殊。院長黃榮慶表示,台大發生愛滋器捐事件,大家更應將心比心,與其指責醫療團隊和捐贈者,不如審慎檢討程序,不讓等待移植的病患失去希望。


  健康焦點
智慧型輪椅 讓銀髮族樂活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聯合報
老年人坐上輪椅後,很容易陷入「無窮無盡的等待」,等待別人推他出去、等待別人幫他生活。國家科學委員會昨天發表3款智慧型輪椅,總計畫主持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宋震國表示,未來將在醫院測試使用,讓銀髮族樂活行動。

許多老人在輪椅上度日,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陳天送說,不少人坐上輪椅好像矮別人一截,所以開發輪椅支撐病患「站起來」,也評估病患復健功能,陳天送將它取名為「站與行的尊嚴」。

昨天展示的3款智慧型輪椅,都非常注重「碎動」功能,也就是從輪椅到床上、馬桶上的細微移動調整。元智大學教務長徐業良表示,他們的智慧型輪椅能導航、自動避障,讓輪椅帶使用者到家中每個常去的地方;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郭重顯開發的智慧型輪椅則透過無線電訊號,讓使用者控制家電、電燈等。

輪椅族外出得搭車移動,但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陳柏全認為,下車時輪椅要倒退,使用者將有恐懼感。他開發的車輛頭、尾都可以打開,讓使用者「後進前出」,並結合智慧型系統監控病患狀況,他計畫未來量產後和縣市政府合作推廣。

長庚大學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所長李明義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戰後嬰兒潮,當時第一年出生的嬰兒今年剛好65歲,所以今年應該是「老人相關輔具產業元年」,他認為現在是發展老人輔具的黃金時期。


署南醫新化分院 驟減15個門診
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聯合報
署立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從今年9月份起,無預警取消15個上、下午門診,許多病患上門找不到醫師,氣得罵說「不是說要照顧山區民眾?服務品質卻不升反減。」分院長劉明道說,已向總院反映,但尚未聘到醫師,他也很無奈。

曾先生禮拜一和太太到新化分院掛門診,他掛骨科、太太掛家醫科,沒想到兩科都取消門診,他比對8月和9月門診時間表,發現9月許多原有門診都取消了,除了骨科外,還有腸胃肝膽科、家醫科、門診戒菸、一般健康檢查、耳鼻喉科、還有禮拜五下午的中醫。

「說要照顧山區病患,反而是無預警取消門診。」曾先生很支持新化分院,對之前的醫療品質相當滿意,認為不用大老遠跑到市區,但9月門診大減,病患白跑一趟,認為相關單位要負督導之責。

署立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長劉明道表示,9月減少的門診,主要是腸胃肝膽科的張耀仁醫師及家醫科的邱瓊令醫師,張醫師因私人因素,12月才能恢復正常門診,邱瓊令是公費醫師,服務期限原本到7月,特別商請她延到8月底,但接替醫師仍未補進來。

劉明道說,他從93年接任新化分院長後,就努力希望新化分院能獨立營運,目前已有心臟外科、腸胃科、骨科醫師,再補家醫科、神經內科、胸腔科等醫師人力,急診室再補2名急診醫師,保障醫師1年的薪水,新化分院一定可以做起來。

現在醫師人力缺乏,還有設備老舊,唯一的斷層掃瞄機(ET)已經10年,4月故障至今無法修復,採購新機器遲遲無下文,劉明道說,擔心引發醫療糾紛,已向衛生署報告,也向南市衛生局說明醫院困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必須上級單位重視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保健優概念
7年級2胖媽 半年共甩肉35kg
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聯合報
屏東縣內埔鄉兩名7年級「胖媽」楊守婷與張涵茵,兩人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受不了越來越胖」,一起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減重,花半年多,分別成功減重15、20公斤,搖身一變成「辣媽」,讓兒女們眼睛為之一亮「媽媽變瘦了」,重拾自信。

28歲楊守婷說,「無法接受自己一直胖下去」,身高161公分,最胖時胖到74公斤,「衣服買不下,都要到大尺碼專賣店買」。

27歲的張涵茵苦笑,國中開始不斷發福,「每天幾乎一杯500CC的珍珠奶茶」結婚生子後,一度胖到76公斤,她的父親看到她時總是眉頭深鎖「你還這麼年輕,怎麼肚子胖成這樣?」父親的擔憂她看在眼裡,下定決心減重。

楊守婷是專職家庭主婦,她說「以前每天吃,無聊就吃,最愛油炸的,有時先生下班一起吃消夜」為了減重,她戒掉宵夜、零食,不愛運動的她「以前連爬樓梯都超喘」,現在爬1到4樓不成問題。

張涵茵說,以前最愛吃速食、披薩與臭豆腐高熱量食物,現在改變飲食習慣,吃的清淡、只吃青菜、瘦肉;利用空檔運動,騎單車、搖呼拉圈,跳有氧舞蹈;減重期間遇停滯期瘦不下來,她一度沮喪到放棄,好在屏基健康減重中心的陪伴努力撐過來。

如今,兩人分別成功甩掉15、20公斤肥肉,變成「辣媽」,楊守婷的小朋友興奮說「以前坐機車時,都摸不到媽媽的腰,現在可以摸到了耶!」直呼「媽媽變超漂亮!」


社交燃燒脂肪 比運動更能減肥
台北7日電/中央社
科學家指出,跟一大群朋友過著忙碌的社交生活,比花好幾小時在跑步機上,更能維持身材苗條。他們說,跟朋友往來與見面,有助於讓身體的「褐色脂肪」增加,褐色脂肪會燃燒卡路里並發熱。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發現,生活在刺激的社交環境下4週時間,就算吃了更多東西,老鼠的腹部脂肪仍能減半。

美國研究人員說,社交上的刺激可以將白色脂肪變成褐色脂肪,幫助減肥。

白色脂肪儲存卡路里,讓我們變胖;褐色脂肪燃燒能量,產生熱。

眾所皆知,白色脂肪不易轉變成褐色脂肪,通常需要長期接觸寒冷環境,或啟動身體部分神經系統。

不過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現在認為,過著忙碌的社交生活是將白色脂肪變成褐色脂肪的更有效方法。

俄亥俄州立大學團隊是在研究各種不同生活環境對老鼠的影響時,得出這項理論。

跟一大堆同類生活的老鼠,在研究時比「攤著不動」的老鼠,有更多空間與玩具可以激勵牠們減重。


懶人運動/動手動腳 總比變啤酒肚好
謝蒼松/苗栗市/聯合報
床前明月光,疑似「長官」霜。壓力隨時上身,夜闌人靜,紅塵煩憂依舊。念小學時做的健康操,憶否?「拍拍你的手,抬抬你的腳…」高抬貴手,給「長官」幾個重重的勾拳或側踢幾下,眼皮漸漸沉重,呼呼入睡。

現代都市人,一個人看電視,全家一起看,避免影響孩子讀書,或可關了電視,戴上耳機聽音樂,樂曲動人,不知不覺聞樂起舞。也可學習陶侃搬磚,每當想窩在沙發時,轉念把書架上的書做一番移動。今天按大小本排列,下次按顏色,動手總比躺著成啤酒肚好。

有一種鞋,穿著上班光鮮亮麗,底部有厚厚橡膠皮,內附氣墊,適合快走或跑步。穿了此鞋,上下班時間可順便運動,跑到下一站搭公車或捷運。若快走跑步生膩,偶爾換換口味,穿雙工地安全鞋,裡面裝了鋼板,重達5公斤,數天後身輕如燕,可以倚天屠龍。


  訊息公告

你所不知道的賈伯斯
賈伯斯將自己對科技的迷戀,歸功於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為賺五十美元,於是固定到汽車廢棄場去取得報廢的車輛,修好之後再轉賣給學生,賈伯斯就是因此而對電子技術產生興趣。

寶寶不可以喝哪些水?
一歲以前的寶寶不能實用蜂蜜水,因為裡面的肉毒桿菌毒素,可能會造成呼吸中樞麻痺,影響寶寶健康導致生命危險。寶寶還有哪些水不能喝?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