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心肺衰竭的老婦人,在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後,卻在病情轉惡之際,她的侄子卻堅持醫院一定要插管及裝葉克膜(體外心肺維生系統)急救,否則提告,醫護人員只好順應家屬要求;但這名婦人醒來後,發現身上插滿管子,憤怒地拍打病床,抗議她的醫療自主權未受尊重,15天後含怨而終。曾參與照顧這名婦人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不禁感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雖然已在今年初修正通過,即使有病人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卻形同虛設,因為『死人不會告醫師,活人會告醫師』,讓第一線醫護人員無所適從」。
柯文哲說,這名老婦人因肺動脈高壓引發心肺衰竭,約在3、4個月前住進台大,但她自覺等待心肺移植的機會渺茫,而且病況越來越差,因而在醫院簽署DNR同意書,交待醫護人員在她瀕危時不必急救。
有一天,該婦人突然病情危急而轉住加護病房,她的侄子到院探視時,卻要求醫院務必要進行插管,以及葉克膜急救;醫護人員翻出病歷,告訴他病人已簽DNR同意書,卻被他否決,揚言醫院若不急救就要到法院控告醫師「見死不救」。
在病家提出告訴的威脅下,醫護人員於是為病人緊急插管,並費了好大工夫才裝好葉克膜。柯文哲指出,這名婦人的命是搶救回來,卻在她醒來後,發現全身插滿管子,認為醫護人員不尊重她原先DNR的意願,但因無法言語,雙手又被固定帶束縛,但仍經常看到她以捶床,來表達憤懣及悲痛的情緒。
柯文哲表示,老婦人裝葉克膜後第15天仍告死亡,「尤其她臨終前,那一雙憤怒的雙眼,令人難忘」。他感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後,其實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絕大多數民眾都不瞭解放棄急救的涵義,即使病人本身已簽同意書,「只要有一名家屬跳出來反對,就前功盡棄」。
不過,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認為,如果經兩位醫師判定患者已屬藥石枉效的生命末期階段,而且病人本身也已簽DNR,只要有這兩個要件,醫師就不必擔心未對病人急救而挨告。
他強調,醫師以尊重病患本身的意願為優先,更何況侄子的身分,根本不在安寧條例中可表達放棄急救的近親範圍,即使對方提告也沒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